传统非匣中旧墨,而是当代砚台里研出新鲜光泽的矿;创新亦非离土飘萍,而是深扎文化根脉抽芽的枝。
吴震教授取《黄帝内经》哲思,以古籍残页为骨、藏红花为魂,让《素问》《灵枢》在材料碰撞中鲜活;于波教授拾生活灵感,使肌理与文脉在颜料中相融。他们的创作与讲述,恰似两股流向同一片江海的溪流——一条携着医典的深邃,一条载着生活的温润,却都在“传承”的河床里,激荡出“创新”的浪花。
文化从不是静止的故纸堆,而是流动的气韵。当孔子“述而不作”的智慧遇上卡纸解构的巧思,当《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哲思撞上天然颜料的温软,那些看似遥远的古训,便成了可触可感的艺术肌理。不必刻意寻找传统与当代的边界,因为真正的传承,从来都是让老根长出新叶,让旧韵酿成新香,在时光流转中,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
来源/中华网山东 作者/寿鹏瑶
摄像、摄影/姜治程、徐德扬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