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耕耘:双肩挑担,育人为先
2002年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设伊始,王一飞怀着对艺术教育的满腔热忱回到母校执教,受命组建中国古代艺术品修复与保护专业,在双一流学科美术学的学科背景下,投入新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大纲的编撰工程,执教十年间培养出一批艺术品鉴赏与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艺术品贡献了一己之力。
在任职于中国美院教务处及研究生处的十四载期间,王一飞依旧不忘教书育人和艺术研创的专业使命与工作本分,始终将教学、创作、研究等放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从本科教学到硕博研究生培养,努力践行国美“四通”人才的培养理念,于教学实践中推动学科与专业内涵建设,教学相长,研创并重。
王一飞认为,未来的绘画艺术发展,需要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顺应人工智能、数媒艺术发展的时代趋势。他倡导学生既要原汁原味地传承中国画正统衣钵,又要具备文化层面的国际视野和当代性观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理融通,创造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吾心归处是敦煌》 180cm x 90cm 2020年
王一飞借用高世名院长的一句话概括了浙派人物画未来的发展:“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他认为,任何画派都有其特定的历史面貌,也曾走过了各自不同的历史阶段,浙派人物画的未来要在传统方面继承存续、取法乎上,从古代艺术中汲取营养,同时体现艺术时代性,从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王一飞教授的艺术之旅,是对传统的执着追求与对创新的不断探索。他的艺术经历,也将持续激励更多学子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部分教学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