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近,优点缺点就显现出来了。缺点是雕刻的石头很难磨平,不能容忍就离开。优点是火种,点燃自己也照亮他人,舍不得离开。所谓的志同道合,说的就是礼尚往来,惺惺相惜,围炉夜话,谈天说地。志不同,分道扬镳,各走独木桥;道相合,亲密无间,携手阳关道。
话说王同君,同龄人,少知闻。八十年代由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日报社工作,雄心不已,磨刀霍霍,紧锣密鼓,个展亮相省城美术馆,名噪坊间,画坛瞩目,方知此君擅花鸟,攻写意,少壮一员,龙江翘楚。闻其后,有往来,那时任官办报纸美术编辑,负责书画副刊。省内省外书画名家作品陆续推介刊载,想当年纸媒刊介画家也是洛阳纸贵,岂是今天花钱买版面,任性狂吹。同君不负其名,谦谦君子,人高马大,魁梧健壮,温文尔雅,独具慧眼,助人为乐。纸媒的平台,广结善缘,眼界开阔,国内书画名家深得几分滋润,同君自然也是更上一层楼,国展、省展、学术展、提名展屡屡入选获奖,知名度空前高涨,作品选登接踵而至,作品集层出不穷。

人居北方,名扬国内,业界熟知同君的花鸟画,是以北方尤其东北大地的风情为主题,描写山花野草之莽莽不衰,摹移白山黑水之皑皑风骨。同君的花鸟画写意挥洒间,不张扬,不诡谲,刚柔并济,宁静、安详、诗意、温暖。人的品行投射到作品中,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写照,因为同君性格内敛,话语不多,投缘可欢,任何场合都是矜持不苟,思者多慎,静观其变。我以为不张扬者内心饱满充盈,甚扬者心虚欲盖弥彰。同君的进步与成就,领先于同辈同道,不循常习故,不囿于成见,学院派的教学主张就是以继承和发展为己任,创新是传承和弘扬传统的血液。承前启后需要勇者的胆识与魄力,同君的努力改变了他的地位和处境,身为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的佼佼者,深得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睐,由此走上教学的讲台,开启了新的艺术历程,授业解惑,课徒水墨花鸟画,莘莘学子,桃李满天下,教授、导师名利双收,高校的中坚力量。

说起王同君,北方花鸟画的代表之一,却没有高枕无忧,安步当车,喜上眉梢。突破是每一个画家面临的命题,原地踏步就是后退,今天的画坛新人辈出,技法与技巧,观念与价值,颠覆与创新,花样繁多,一不留神开宗立派登上头条。同君虽不甘寂寞,却也不善于钻营炒作,踏实做人老实画画,如何突破自己无疑刀口撒盐,痛苦是必然的。同君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由“北国系列”、“青绿花鸟系列”到“荷塘系列”再到“雪景寒禽系列”,跨栏式的飞跃,恍如一夜间发生的事情。因为同君的低调,同君的沉默,只在无声无息中,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究竟画坏了多少张我们不知道,却知道没有捷径的妙方,呕心沥血一定是要有的。

同君的“雪景寒禽系列”别开生面,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是面貌一新,炉火纯青。散发着东北霜雪的诗情画意,清凉与清净,依稀可以听到鸟儿飞落枝头的足音。我被感动了。没有色彩的缤纷,耀眼的斑斓,纯水墨的勾勒与渲染,兼工带写的意蕴,独特的视角与独特的技法,达到了诗性的境地,绝非寥寥数笔,纵横挥毫可以胜任的淡雅、含蓄、静谧、冷逸的纯美。不知同君如是想,内心一定是雪白无尘的。之所以今天才说王同君,不是交情不够深,也不是彼此有交易,更不是喧宾夺主当评论。因为同君又给了我一次意外——“水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