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帖”的质量需要有比较系统化的技术来保证。明代中期雕版印刷在多色套印和饾版、拱花等技术工艺流程完善,在构图的场景上,画谱和刻帖常常以文字和图像并茂的形式提升艺术效果,印章作为画面中的元素介入文人书画创作的同时,在画谱和刻帖、版画中的装饰性效果被不断的强调,审美的价值逐渐提高,印章也广泛作用于书画作品的题识、收藏。尤其是在善本古籍的雕刻中,姓名印、鉴赏印在文人参与下,篆法、刻法、布局三个关键技术得到了高度重视。
这个时期的篆刻大多为文人篆字布局,匠人刻工来制作完成。篆法强调工整的排列,布局注重字符的疏密匀称,中正平和的文气显现。
刻法技术成熟的工匠,基本上是采用切刀法和推刀法,在切与推的过程中注重保留篆书意味,力求线条的精细美和书写精神的丰赡。明代画谱、字帖和图章的雕刻方法直接导演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