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美是黄宾虹美学思想的核心,黄宾虹一系列的绘画语言变革都是由它引发的。“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黄宾虹提出的内美是与道一样,需要在寂静处参悟。那么,什么是内美?贯穿黄宾虹的前后思想来看,内美与六朝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相近,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格化,正如他自己所说“古画宝贵,流传至今,以董源、巨然、二米为正宗,纯全内美,是作者品节学问、胸襟境遇,包涵甚广”,“面目常变,而精神不变”,而这个内美的精神是永恒的、寂静的、虚灵的。它是不变的性,千变万化的相都由它生发。从审美风格指向上来看,黄宾虹把内美升华到“民族性”的高度,以“浑厚华滋”为指归。从表现语言指向上来看,以书法入画的书写性笔墨美为架构,追求“不齐之齐”。可以说,中国哲学文化孕育了黄宾虹的内美思想,由内美思想又自然而然产生了“浑厚华滋”“不齐之齐”的风格。
这种由内在文化精神指引生长出来的,发自生活感受、源于时代精神的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格,往往极具现代意识。
![[转载]欣赏:黄宾虹画语全纪录+经典山水、花鸟、书法作品大览(珍藏版) 图片](https://img.culturechina.cn/uploadfile/2025/1124/20251124105146728044.jpeg)
什么是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界定。它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异的。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即其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是紧贴那个时代甚至是跨越那个时代的。看看中国美术发展史就可明白:任何时代的开宗立派都是那个时代的现代派,只是古人没有用“现代”这个字眼罢了,黄宾虹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艺术高峰则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的“深厚华滋”“不齐之齐”不被当时世人接受,他曾长叹他的作品要到三、五十年后才能被世人理解,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作品的审美是跨越那个朝代的,与当时“四王”山水的流行时风大相径庭,因而招来社会的非议。当然黄宾虹并不是刻意追求现代意识,也没有用“现代”这个词,他是与古人神会的过程中,参悟到了永恒不变的内美精神,不自觉地在不变上生发出变来。他的这种不变之变的变恰恰是我们今天谈的可贵的现代意识。多年来我研究黄宾虹有一些体会,试说明如下:

一、具有雕塑感的团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