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名家话展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专题研讨会专家观点速览

名家话展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专题研讨会专家观点速览
2025-03-14 15:18:2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近日,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在山东管理学院开展。展出期间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务实建言,从艺术学、技术伦理、文化传承等视角切入,探讨新时代更好履行社会使命、回应时代需求、在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平衡中贡献高校智慧的多维路径。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冷印社理事范正红教授结合自身40多年从事国学、书法、篆刻的经历,聚焦艺术的传统、创新及人工智能的相关探讨。他首先认为,艺术传统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本质上是动态发展的统一体。传统源于历史上成功的创新实践,如王羲之的书法、齐白石的水墨画,其经典地位正是彼时突破性创造的结晶;而创新则是传统延续的前提,经社会检验的创新才能沉淀为新的传统。艺术发展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二者关系:创作者既要敬畏传统,更需勇于探索创新,接受创新可能付出试错代价的现实,保持理性心态,在持续突破中推动艺术演进。

在谈及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时代挑战,范正红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延伸,既是艺术创新的辅助工具,也是艺术颠覆性变革的潜在动机。技术层面,AI可提升创作效率、拓展表现形式,而艺术领域因其情感表达的本质属性,AI替代难度较大,机械理性与人类感性间仍存鸿沟,技术迭代终将带来复杂挑战。当前应善用AI工具赋能创作,同时清醒预判未来:既要把握技术红利推动艺术边界突破,亦需坚守人文内核,在工具理性与情感价值间寻求平衡,为艺术存续保留人性温度。

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美术与设计联盟主席李克围绕传统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当下价值实现与未来路径构建两方面,强调学术研讨需连接传统守护、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三重维度。当下对该话题的研讨,既是把握人工智能与现代设计的现实挑战,又是以学术深度促进思想碰撞,为行业提供从理论争鸣转向实践突破的对话平台。李克教授在二者的未来建构与推进路径上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强化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揭示传承需借力技术创新;二是构建产学研联动机制,通过明确技术需求、呼吁跨领域合作,推动智能技术从实验室的测试环节走向真正的行业应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顾群业教授探讨了传统、创新与人工智能间的深层关联。他指出,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唯有具备文化厚度与普世意义的优秀成果,方能升华为未来的传统。当前社会并非缺乏创新动力,症结在于对传统认知的浅表化,导致创新沦为无根之木。由此,他强调需以敬畏之心重拾传统智慧,为现代创造夯实根基。

关键词: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