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名家话展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专题研讨会专家观点速览

名家话展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专题研讨会专家观点速览
2025-03-14 15:18:2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顾群业提到,技术非被动工具,而是重塑人类感知与行为的共生体。他以录音技术改变听觉习惯为例,揭示人机互动间若忽视主体性建设,或将陷入为技术服务的困境。这种反思直指人工智能发展的突出论点:技术理性与人性价值的博弈。对此,他呼吁人文力量深度介入技术进程,让技术承载对真善美的追求,才能确保创新不迷失于工具理性,真正服务于人类文明。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原院长戴丕昌教授从艺术创作实践出发,强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必然性。他以泰山主题作品为例,指出优秀创作需扎根传统文脉,同时也要注入个体情感与时代感知,这种“守正出新”展现了艺术传承的生命力。戴丕昌教授结合自身书法实践,提出创作者需夯实传统根基,同时勇于突破程式:老一辈长于传统创作,需拥抱新事物激活传统,青年人更具技术敏感度,应深挖传统矿藏滋养创新,唯有双向奔赴才能实现艺术真正的代际传承。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策展人张光帅从历届双年展的迭代演进,探讨其主题设计的时代性。在教学、创作以及观念思考三个维度展开探索,通过人机协作探索媒介的智能延展,将人工智能这一新的创作工具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在融生和共生的生态环境下,使艺术形态更加开放、多元,促进从艺术表达到观念思考的深度交流。

此次平行展的策展人之一,赵小伟对本次展览进行了多层面介绍。在AI浪潮中,实现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成为热议话题。作为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延伸实践,本次展览强化多元媒介融合,打破单一媒介局限,集合绘画、装置、影像、AI艺术等复合形态,汇聚60后至90后艺术家作品,激发传统艺术家的转型尝试。展览既展现学院派先锋探索,亦彰显代际审美对话的独特张力。

关键词: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