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商业 > 正文

【李想集锦】(110)丨“九间棚现象”论坛举行,专家与农民同频共振奏响“二重唱”

【李想集锦】(110)丨“九间棚现象”论坛举行,专家与农民同频共振奏响“二重唱”
2022-09-08 14:53: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让人们在多元化的体验中汲取思想和智慧等精神力量,还能让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落到实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不断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提升红色旅游综合效益,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其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中发挥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30多年来,九间棚人始终传承弘扬“九间棚精神”,开拓进取、苦干实干,人均收入从不到100元增长到3.7万余元,进入新时代,“九间棚精神”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时代活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九间棚通过深度挖掘九间棚精神内涵,提升红色文化首位度,利用九间棚村丰富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将九间棚精神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大力宣传新一代九间棚精神传承人,培树更多先进典型,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九间棚精神新的内容,增添新的元素,将九间棚精神融入新时代发展之中。

“永不停步,与时进取,追求梦想,村强民福”从艰苦创业、脱贫攻坚到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刘嘉坤书记及九间棚人的初心始终是以村民利益出发,九间棚村民始终在景区内,之前不曾有将村民搬走的想法,将来也不会有,村民是景区的工作人员、创造者、参与者,现如今也成了景区的重要的景、资源、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的初心是为了探索让年老体迈者足不出户就可获取较好的收益,在过程中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优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条件为追求,将农民身份转换为技术工人,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将农民身份转换为管家,最终走出一条实现集体化共同富裕道路。

(三)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产业振兴

在新时代不断充分发挥红色文旅对于思想教育、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可、认同,并自觉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九间棚依托绿水青山、乡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农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度假园区。将农业发展的“茶园、田园、菜园、果园”,变成乡村旅游的“观光园、体验园、采摘园、游乐园”。同时发展“旅游+电商”,距离不再是障碍,如今九间棚特色商品已经入驻了京东、淘宝平台,完善了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网上畅销随时随处可购。

发展“旅游+扶贫”、“旅游+民宿”,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九间棚龙顶山旅游专业合作社,将有条件的村民住房纳入合作社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配客户,增加了村民收入。九间棚村民庄立月因身体原因,为相对贫困户,后来通过置换有一个两层住房,一楼自己住,二楼有四间房子,打造成了两个单人大床房、双人标准间,可接待6人住宿,每年的3月到10月,客房入住率达到了50%,另外庄立月作为民宿管家吸纳到旅游公司工作,民宿收入+民宿管家工资让庄立月一家依托旅游业、民宿业彻底摆脱了贫困,迈向了小康生活。像庄立月家这种情况在九间棚还有几十户。九间棚村的实践证明,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了农业、农村、农民价值再创造;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了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了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了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最终实现了产业振兴。

三、九间棚精神导向下的乡村旅游的开发前景与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在不损坏乡村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带动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是促进农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

当然发展的过程会有困难、瓶颈、桎梏,九间棚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九间棚一直以来就像一位憨厚朴实且又有极高天赋的习武之人,全部靠自己的勤奋去进阶,九间棚前期的发展都是依赖自有资金,一个村集体企业,毕竟实力有限,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有切合九间棚的规划(武功秘籍)及认可看中九间棚的有识之士(打通奇经八脉的武林高手)出现,助力九间棚走向更远、更高、更强,将九间棚建设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生态宜居家园、人们度假、休闲、养生、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一要科学编制九间棚精神保护发展规划,将保护九间棚精神纳入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规划,正确处理好九间棚精神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结合以上丰富的进一步把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九间棚精神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激发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习九间棚精神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图片

二要整合九间棚精神文化资源,发挥整体优势。首先充分挖掘九间棚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品位。找准红色旅游形象定位、市场定位,突出重点,策划、包装、创意,打造一批旅游项目,其次做好旅游商品研发与销售,打造好旅游线路,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蓝色旅游”、“古色旅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路子。再次,要创作具有当今时代特征,反映当前党史文化品牌的文艺作品,塑造人民群众喜爱的党史人物形象,使九间棚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不竭的前进动力。

三是要创新九间棚旅游的形式和载体。推动景点从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型,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医疗、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特色衍生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建议将在同一区域且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串联成红色乡村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完整、全面的旅游体验;可以发挥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的优势,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壮阔场景,更好利用新媒体平台,从不同角度出发、面向不同群体,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是要盘活九间棚精神“家底”,整合北海银行红色资源。通过九间棚精神普查,发现九间棚范围内红色旅游资源除了九间棚精神以外,还有在九间棚旧址村民救治伤员、拥军支前、一块银元扣心扉的故事广为流传。朝阳洞曾是红色金融的摇篮,也是目前山东省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旧址。1941年12月,八路军代师长陈光率著名的一一五师转战天宝山区,师司令部及其师直机关就驻扎在九间棚山下。1944年4月总行在朝阳洞设立鲁南印钞厂,九间棚和两泉村20余名老百姓经严格审核后加入其中,担当警戒,运送物资等。北海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保存完整的朝阳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金融根据地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历时时间最长的银行,在中国金融史上占有相当比重。要下决心、用气力去盘点、整合现存的九间棚精神资源,并寻求有效途径,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五是要深度挖掘九间棚精神,转化产业优势。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融入到整个乡村产业链中,因地制宜打造“九间棚精神+”旅游产业模式,如“九间棚精神+乡村游”、“九间棚精神+康养游”、“九间棚精神+研学游”、“九间棚精神+采摘游”等,使游客们在参观九间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还能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养生养老、领略沂蒙崮迹魅力。

六是要打造九间棚精神品牌,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含金量。九间棚精神作为精神文化产品,除了要在常规性的报纸、电视上等进行宣传外,还要重视宣传信息化建设,以动漫、数字化传输等现代化手法,更好地吸引游客。在打造党史文化品牌时,要加强红色旅游网站建设,制作形象鲜明、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数据库。同时,九间棚文化产品要形成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品牌,并进行形象品牌设计,在严格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前提下,将红色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七是要强化九间棚精神宣传,打造红色景区教育基地。首先,组织和宣传部门要牵头制定计划,利用党史文化资源,打造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可以精心组织推出“红色之旅五个一”活动,即“吃一顿忆苦思甜饭,走一趟忘归路,观一次九间棚村史馆,听一堂老党员讲课,干几样农家活”。让广大青少年在体验九间棚生活中弘扬九间棚精神。其次,要充分发挥电视、电台、网络、报刊、书籍等宣传媒介的作用,找准九间棚精神党和现代传媒的契合点,多形式、多渠道建立九间棚精神传播机制,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再次,要充分发挥高校和文化、教育部门的作用,切实把九间棚精神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深人们对九间棚精神的理解,引发人们的心灵震撼。(马秋霞,女,平邑县九间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图片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首页上一页...3456 6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李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