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六不用”生态化种植,打牢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结合全国各地田园综合体和有机生态农业的经验教训,九间棚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推广使用“六不用”种植模式种植金银花和其它农作物。“六不用”即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化肥、不用化学农药、不用人工激素、不用地膜、不用除草剂、不用转基因种子,而以物理或生物的技术替代化学技术。九间棚和浙江大学合作建设了物联网智能监测中心,进行数字赋能;生产中坚持利用天然有机肥养地、物理+生物、中草药提取液及杀虫灯等控制虫害、机械+人工除草等技术,杜绝了农药、化肥、激素、重金属、塑化剂、转基因等危害。所产九间棚“六不用”山楂已经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六不用”金银花获得了有机转换证书。
实行金银花全产业链运作,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平邑县是中国著名的金银花之乡,九间棚村从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手,发起成立了平邑县、临沂市和全国金银花专业协会,形成了“协会+企业+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先后研发了“九丰一号”“北花一号”金银花,创新研发模式,坚持协同创新;创新研发理念,坚持跨界融合;创新生产模式,坚持绿色生态;创新推广模式,坚持共享发展;创新管理模式,推动高效运行;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平台、产业为抓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九间棚“六不用”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全国人工大田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管理技术最好、品质最优、效益最佳的产业形态。九间棚6个系列“六不用”金银花茶、金银花酒、金银花口腔宝和金银花口腔抑菌膏以及酱油、米醋、杂粮以及绿原酸、肌醇提取等20多个品种和工艺的系列产品,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金银花价格同比增长,质量等级也明显提高。在销售末端全力打造“九间棚六不用”品牌化战略。科技支撑金银花产业发展,先后推荐了高产优质品种6个,推广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21项,培训出技术骨干600余名,指导6家龙头企业进行金银花初加工、深加工,深度在研项目17项,每年新增效益在9000万元以上。
实行创新公司+农户+电商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经营的生态。九弯十八园的建设坚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的动能转换,走出了以品种繁育、生产种植、科研加工、仓储金融、市场交易、旅游电商、包装设计、品牌策划、产业峰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路子。目前,九间棚集团拥有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临沂市中药研发工艺企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6个研发机构,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依托九间棚大陆药业,建设集智能种植培育技术协同创新、远程管理、市场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云平台,搭建起金银花无公害培育种植、深加工智能专业化综合平台,汇聚金银花生产上下游等资源,实现金银花产业全流程协同研发制造的创新模式。
三、九弯十八园在乡村振兴中的样本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什么叫样本?样,是样子、模样、样板、样品,榜样;本,是本草、根本、中心的、主要的。齐鲁样板,就是在全国起根本性的榜样作用。
九间棚的九弯十八园是有模有样,有看头,有说头,也使人有想头。从远处看,九弯十八园的一层层梯田,特别是用巨石砌成高高的石坝,8万多米长,像长城一样,随着山势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靠近看,这些地块都是用数吨重的巨石一层一层垒起来的,有的达数万斤。这种状况还是在农业学大寨期间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山东罕见,国内奇观。重要的是,九弯十八园的建设,牵涉到包括农村产权改革、种植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发展、经营方式改变和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五大振兴的内容都缀联在一起,是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是九间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在高山崮顶建设生态田园综合体的伟大创举。
标准化农田建设中大干社会主义的样板作用。30多年前,九间棚给人留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共产党的威信是干出来的”形象,而今天九弯十八园同样让人记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名言。只有干,农村才能振兴,齐鲁样板首先是“干”的样板。九间棚从石缝中找土,在悬崖上造地,堪称新时代苦干实干的代表作,“嘉坤造田”就是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版。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众日报开辟专栏“九间棚九柱擎天,我们怎么办?”那么现在到九间棚再来看一看,九间棚九弯十八园用“敲骨吸髓法”造田,我们怎么干?也可能能唤起更多人的振兴农村的激情和改变山河面貌的信心。
破解资源分散的组织示范作用。现在有些地方土地、林地等资源分散,导致农业效益低下。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把资源盘活,让农业产生更大效益,让农村有更大吸引力。“四荒地”到处都有,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属于现行经济环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四荒地”既可以采取家庭联产承包的方式进行承包,也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承包;既可以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怎样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焕发乡村发展活力,切实把乡村资源整合好、利用好。九间棚都是有说服力的。
党群同心,支书领头雁的样板作用。农村要发展好,必须要有好班子和带头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工作中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在九弯十八园的建设过程中,正是疫情开始发生弥漫的时期,九间棚的带头人刘嘉坤天天在工地上。凌晨两点三点一醒,就奔工地上来,带着干粮和开水,就在石头上吃饭。中午在烈日戴着草帽,拄着棍子,常常干到晚上到七八点。在九弯十八园累倒数次,住院数次。施工到了最紧张的时刻,过度劳累的他终于熬不住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昏了过去,被喊醒后继续在工地上指挥挖掘机打石筑坝、挖土造地。这是什么精神,是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四年来,刘嘉坤记着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本的指示,记着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弘扬沂蒙精神的指示,他把这两条指示揣在怀里,牢记在头脑中,铭刻在心里,融化在血液中,体现在行动上。特别令人佩服的是奉献精神,不求索取、不图回报,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与坚强硬气。在建设农场、培育“六不用”产品的时候,在九弯十八园的投资建设过程中,多数人犹豫的时候,他让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带头去做,迎着风险走,自己做出牺牲。正因为如此,群众才跟着刘嘉坤走,跟着党走。群众看九弯十八园说刘嘉坤好,夸共产党好。这是一种党群同心、团结奋斗、水乳交融、甘苦与共的战天斗地图,是沂蒙精神在新的时代下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鲜活样本。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山河的样板作用。九弯十八园的建设累计投资超过3000万元,不靠政府投入、不靠银行贷款,依靠的是自己力量。刘嘉坤与群众干在一起,现在全村50至70岁的老人每天在工地上劳动长达10个小时,他们身上的表现出一种乡村振兴的人民力量。围绕耕地保护,我国对耕田有激励型政策,通过经济手段对农民给予补贴,对保护耕地的地方给予奖励,包括耕地地力补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等。而九间棚是农民自己干起来的,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力量重建山河,就像30年前群众集资、毁家纾难,九间棚仍然靠自己的力量,甚至是负债的情况下建起来的,照样干得惊天动地、气吾山河。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示范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农民不能缺席、乡村不能掉队、农业不能滞后,必须抓紧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田的减少和农业基本条件的改变,已经是明显的短板。目前,农村土地的减少、农业收入的减低、基层力量的薄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振兴乡村的短板。对农田整治,是与乡村振兴奋斗目标形成有机衔接,是顺势而为、适逢其时,是发展必然、大势所趋。如果都像九间棚这样看到自己的短板,并且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短板,那我们加快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就会加快步伐。
农业产业现代化样板作用。九弯十八园种植金银花48万株,将是中国六不用金银花种植的最大面积。九间棚村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历经多年成功培育出高产高效的“九丰一号”“北花一号”金银花优良品种,成立了农业科技园,把九间棚做成中国最大的金银花供应商。九间棚致力于做长乡村产业链条,让一枝花长成一条链,打造形成了集金银花良种培育、推广种植、干花贸易、食品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模式,让金银花变成了广大农户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花”,加快推动金银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种金银花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因为九弯十八园的建成,基础更扎实了,谱气更大了。
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样板作用。从乡村振兴的动力来看,九弯十八园是沂蒙精神、九间棚精神在土地领域、产业领域、生态领域的“映射”,九间棚不同时期的发展体现了显著的沂蒙精神的功能,1989年在脱贫攻坚中提出沂蒙精神概念,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更确切地说,沂蒙精神的提出,是发生在沂蒙山区、以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内在需要为主要动因推动的一场精神变革。九弯十八园建设,没有八十年代肩扛人抬作业的场景,是在高山崮顶使用挖掘机深耕细整,然而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在新时代得到集中反映;依托金银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链深化融合发展的团结协作精神,“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共同富裕精神,都在九弯十八园中得到体现。九间棚精神的新发展,是沂蒙精神新发展的体现,是新时代的沂蒙精神的恢宏诗篇。
美丽乡村和新型农业旅游样板作用。“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九间棚是国家4A级风景区,它以九间棚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和以天宝山的绿色环境而支撑。九弯十八园是高山崮顶生态采摘园,是农业发展项目,也是旅游观光项目。作为新时代农业旅游的新样板,置身其间,不光使人看到这20多华里的鲜花烂漫和绿树成荫,更让人感受到中国农民改造山河的壮举,对于农村干部和群众是极大的思想鼓舞和文化启迪作用,是精神的洗礼,新时代农业旅游的新象征。
五大振兴多重效益实现的样本作用。九弯十八园从重整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经济方面实现了与金银花产业链的融合,成为金银花行业的引导者和整合者;政治方面建成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全国数十万干部群众开展党性学习;文化方面,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融合多业态模式发展,形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社会方面带动周边村庄及县区金银花产业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并以金银花为媒,九间棚精神远嫁新疆,成为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走出去的典型;生态方面,“六不用农场”与生态农业是九间棚的最新最亮的一张品牌。九弯十八园是破解当前乡村振兴难题的样板,也是“五个振兴”的大合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一曲雄壮的乐章。(刘玉萍,女,平邑县九间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沂蒙精神导向下的乡村旅游探索
摘要: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旅游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九间棚深入挖掘艰苦创业、脱贫攻坚的行动事迹,利用天然的优势的自然资源,将其转换成乡村旅游的原始吸引物,开展以红色+生态、红色+文化、红色+工程等一系列红色旅游,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九间棚精神导向下,探索“以红带景,以景显情,红色精神引领”的村民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实践。对于九间棚发展金银花产业及乡村旅游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赞扬“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乡村红色旅游业成为九间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九间棚精神;红色旅游;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文化和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的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明确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
九间棚深入挖掘艰苦创业、脱贫攻坚的行动事迹,天然地理优势及红色文化品牌为依托,红色旅游为主题,通过连接各片区的“林海花谷风情廊”的打造、梯田花海生态主题的环境营造等方式,将九间棚打造成一个集农旅融合、休闲娱乐、康养度假、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地方,形成了九间棚特色的乡村红色旅游的经验。“九间棚精神导向下的乡村旅游”是一个见证乡村振兴的文旅样板。为实现“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目标。带动乡村脱贫致富,使九间棚成为书写革命老区新生活的“红宝书”和沂蒙精神文化“根据地”。
一、九间棚乡村红色旅游发展背景及进程与特色
沂蒙,铭刻“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高地。九间棚,随物赋形,每寸山河以标志性的人文地理概念在这片红色沃土插上沂蒙精神旗帜。“九间棚精神引领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是革命老区精神与本土化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九间棚既是孕育沂蒙精神的红色圣地,也是充盈山水灵气的绿色净土,在发展中立足于沂蒙精神弘扬和传承的宏大背景,致力于红色引领、绿色打底、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为方向,实施“旅游+沂蒙精神”行动,把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红色党性教育+民俗传统村落+绿色康养生态”。以红色旅游培训为主题,打造以红色旅游景点为基础,以绿色康养生态为支撑,以民俗生活体验为优势,以新型研学党性教育为方向,形成具有九间棚特色的国内一流红色旅游教育培训景点。并初步形成了“红色沂蒙、绿色生态、古村民俗、乡村休闲、地质奇观、山林养生、研学旅行”7大产品体系。
(一)九间棚红色旅游发展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