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商业 > 正文

【李想集锦】(110)丨“九间棚现象”论坛举行,专家与农民同频共振奏响“二重唱”

【李想集锦】(110)丨“九间棚现象”论坛举行,专家与农民同频共振奏响“二重唱”
2022-09-08 14:53: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国家提倡的背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与转型,特别是红色文化正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开发红色资源,是新时代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作出总体部署。在此进程中,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十分重要。一方面,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有基础有条件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动能;另一方面,在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接续抓紧抓实“三农”工作,尤其需要以弘扬革命文化凝聚奋进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九间棚自身的背景。九间棚的祖先曾长期穴居在村西一天然石棚下,缺水、没电,无路,1978年人均收入尚不足百元。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九间棚人在村新老班子团结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奇迹般地谱写了架电、修路、治水三部曲,开荒整地、种植果树,把贫穷落后的“干山顶”、贫困村,变成了风景如画、闻名全国的“沂蒙明珠”,铸就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九间棚是临沂市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九间棚景区人文古迹众多,人文景观有九间棚旧址、龙顶山天池、天潭水库、天湖水库、景区环线道路、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旧址——朝阳洞、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天宝山战斗遗址等,其中九间棚旧址、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间棚老村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

九间棚经济发展背景。1996年,根据全国的经济形势和这些村办企业的发展现状,村里将这些村办企业全部卖给了个人,部分在企业工作的村民却因为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陆续被辞退,他们经商没门路,回家没地种,眼看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今后的九间棚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带领村民尽快走向共同富裕?刘嘉坤书记探索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可以让这些山上居住的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高的收益高的回报,可以让有本事的人和没本事的人都能过上好生活,此时已经具备了九间棚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原动力。

(二)九间棚乡村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到2005年,开启传统观光游时代。

1996年3月,成立九间棚村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刘嘉坤任组长,1997年1月,建成九间棚旅游风景区山门,命名为龙门。打造弘扬九间棚精神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乡村旅游为主的红色传统教育、农业观光旅游业。期间编制了《天宝山旅游发展规划》为平邑县第一个村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景点规划分为展览馆、石棚、天池、朝阳洞、平顶山、马家岭、栗家棚、小圣堂、和尚崮九个部分。这个阶段投入1000余万元,对石棚、天池等景点进行全面开发,对道路、供电、交通等设施进行重点建设。

这一阶段以观光及接受红色教育为题材的旅游活动为主,总体呈现自发性、零散性的特点,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2005年—2015年,迈入休闲乡村游时代。2005年10月,天宝山自然风景区旅游有限公司更名为九间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项目为旅游景区、景点设计、开发、经营,餐饮、住宿服务,土特产加工、销售,物业管理,卫生保洁服务;主要品牌为红色教育研学游、乡村旅游等。这个阶段,九间棚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

2010年整合了国营天宝山林场旅游资源,形成了九间棚景区的大旅游格局。这个阶段投资约计5000万元,修通了21公里盘山公路,串联了16处主要旅游景点;修建了2个大型水库及15公里的石砌渠;提升景区景点改造、二代房规划整修;设置垃圾箱,安置景区景点指示牌、旅游路弯道凸面镜;打造了红旗广场;提升改造了凤凰苑接待中心;对54户农家乐进行了双改提升。乡村旅游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我到九间棚过大年”、梨花会及水果采摘节等等旅游产品开始策划举办,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进入了旅游产业化时代。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乡村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个阶段同时也是九间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阶段,期间投资近亿元,打造了高端民宿4栋、研学游基地一处、党性教育基地展览馆一处、九间棚精神调研陈列馆一处、17处特色节点提升打造、六不用主题餐厅一处、占地约计2000亩的九弯十八园特色景点一处、党性教育基地培训中心一处、AAA级旅游厕所3处,形成了“红、绿、古”的旅游新格局,同时九间棚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游基地等荣誉。这一阶段,广大游客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九间棚乡村旅游开始侧重业态内容升级和服务升级,一批更富个性、特色和精品特征的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度假中心、乡村研学基地等产品应运而生,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

图片

(三)九间棚精神在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的作用

九间棚精神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导向功能。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如果离开了九间棚精神的指导,就会失去生命力。从九间棚精神的形式来看,是在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凝结而成的;是在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执着追求中孕育而成的;是在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英勇战斗中磨炼而成的;是在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传统精神中发展而成的;是在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艰辛探索中积淀而成的。在九间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之中,对人民幸福、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的信念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价值。充分利用九间棚精神在理想信念上的导向作用,才能使红色旅游摆脱一般旅游的“俗套”,不落入唯利是图的“陷阱”,成为引导人们精神向往和追求的“圣地”。

图片

九间棚精神对红色旅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功能。开发、利用九间棚精神资源,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与历史事实进行对话,与九间棚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话,让人们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信服的事实面前去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村仅有零星的112亩土地,分为大小3100多块,悬挂在23条山梁上。2017年起,九间棚先后购买四台大型挖掘机械用于开山垒坝,对流转回来的土地深挖细整,把原来零星分散的山埯子整成相对较大、较平的地块。石坝平均高度5.5米,最高高度10米。这次九弯十八园建设实际是从石缝找土的一场苦战。山上没有土,他们用大机械开山,打石把石头打破,整块的在悬崖上垒成坝子,填上碎石,再把石头夹层中的土取出来放在上面,土层极薄,这种整山造地的方法被称为“敲骨吸髓法”,异常艰难。现在,巨大原石砌垒的田坝,宛若长城,随山势绵延,像巨龙盘卧在高山悬崖峭壁之上,工程震撼人心。这是最好的乡村红色旅游,是一次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九间棚精神对红色旅游寓教于乐的转化功能。在观光旅游中,可将庄重的话题和激越的情感,以富于时代感的方式近距离地让人们去体会、去感知,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追求崇高。因此,搞好九间棚精神文化建设,发掘其表现形式及其意义,要着重从主观审美角度来扩展其价值。通过发掘九间棚精神的表现形式,让旅游景区洋溢红色文化气息,营造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俱佳的景区环境。这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学习九间棚精神的兴趣,培养起一种九间棚精神情怀,还可以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领悟九间棚精神,提升精神境界。

确实,九间棚精神引领下的红色旅游不同于享乐型旅游,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教育,要塑造大众对艰苦奋斗历史的认同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的演绎与创新表达在保证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同时,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讲好红色故事,创造超越一般意义的精神之旅。

二、以九间棚精神导向下的乡村旅游做法

国家旅游发展《纲要》对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有明确的阐述,一是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三是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九间棚做到了。

(一)红色文化为魂,乡村旅游为形

九间棚充分挖掘自然及人文资源,精心谋划、科学规划,坚持“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以当地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理念。九间棚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深入挖掘九间棚精神及艰苦创业、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在游客的精神体验与学习品味上做足文章,传承九间棚精神,提升党性教育基地平台功能,依托九间棚展览馆,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艰苦创业老党员介绍发展经验、刘嘉坤书记介绍发展经验、参观现场教学点九间棚旧址及天池,北海银行纪念馆、九间棚精神调研展览、李锦书院等,重点突出九间棚精神展示,将深蕴的历史内涵鲜活再现,为广大游客奉上视频观看、现场讲解、沉浸式观摩等多种形式的红色体验,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这些红色旅游资源都是可见的,可体会的,而不是只是以简单的讲解形式呈现,现如今九间棚建设成了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全国村官培训中心,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有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60多位省部级干部、56所大学的师生,曾来九间棚视察指导、考察调研,每年都有数十万的党员干部来九间棚接受党性教育,面对这些活化的、立体的老党员,活动事迹,从展览馆往昔艰难到现在美好幸福的强烈对比中,许多学员更能引起共鸣,感受更加真切,印象更加深刻。

图片

(二)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景民共同发展

关键词:李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