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母亲更是身体力行地向陈光标展示了如何行善:虽然家庭贫穷,她依然会接济帮助更贫困的人,在经常饿肚子的年代,还将珍贵的食物分给乞丐等挨饿的人;每到麦收季,自己家的麦子都收不完,还要帮别人家干农活。经常忍着饥饿劳动的幼年陈光标对母亲是不理解、有埋怨的:“看到要饭的,母亲就会请人家到家里,拿稀饭、山芋、萝卜干招待,临走还抓把米面让人带走。可别人家找我们帮忙干活都不给吃的,母亲也愿意白干,我就不理解。”但父母的勤劳和善良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了陈光标心中,生根发芽;星星点点、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启明星。9岁时的一个小故事,让陈光标开始理解了父母,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慈善之路。
小学三年级时,母亲东拼西凑地到处借钱为儿子交上了书学费,见到人都不好意思地躲着走。9岁的小陈光标下决心自己赚钱,于是用两个小木桶打了土井里的水挑1公里路到镇上去卖,一个暑假卖了4块多钱,不但把自己的书学费交了,还把邻居家同学的也交了,开学第二天就被老师在全班公开表扬,还获得了奖励——一枚用纸剪的小红心。陈光标太开心了,等不到回家找浆糊,直接用唾沫将小红心粘在脸上,下课后到每个班去告诉同学自己的“壮举”和荣誉;放学后还舍不得拿下来,回到村里又挨家挨户地窜门宣传……讲到这里,陈光标脸上闪现出又得意又骄傲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带给他终身难忘的快乐的一天,仿佛又变成了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小少年。“从那天以后,学校里好多同学主动去擦黑板、打扫教室、端水清洗厕所……都去找老师要小红心。我赞助书学费的同学现在成了我们老家中学的校长。”陈光标感慨,“小红心的故事教会我,做好事要大声说出去,带动更多人。每一个人做好事,能传播给一百个人,然后就会有一千、一万个人。长大后我做好事出名了,很多人说我太高调,不理解我。为什么高调?小红心就是我的初心。”
汶川!汶川!
从“小红心少年”成长为成功企业家,陈光标的慈善之行一直“在路上”。淘到“第一桶金”之后的十几年间,他在慈善领域投入了很多财力、物力、心力,他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六楼整层都用来存放和陈列他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走廊和办公室满墙都是奖状、锦旗、感谢信、合照……满桌满地都是奖杯、奖牌、哈达……但真正让他成为全国人民熟知的慈善家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赈灾行动。今年是汶川地震15周年,对于这个举国的灾难,陈光标亲临现场看到了太多的死亡、伤痛和离别,沉痛之情始终萦绕在心间。
地震发生不到2小时,陈光标就致电了解灾情,得知山体滑坡、路面开裂、房屋倒塌的详情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拆迁队伍和大型机械一定能派上用场。”——“因为我搞了20多年的房屋拆迁,我有经验,知道房屋倒塌下来之后的结构,什么地方的存活率比较高;山体滑坡后,我的大型机械进去一定能打通道路。”于是他立刻将正在武汉和重庆等项目施工中的60台大型机械和120名操作手调配到都江堰,继而分配到汶川、北川、绵阳、汉旺等地,参与救援道路打通,以及直升机停机坪和石坝的建设。同时,他亲自来到北川中学,从倒塌的五层楼中背、抱、抬,在废墟里救出了近200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