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辈子,干一行,做一件事情,就是调查研究。档案前的细致、石碾旁的坚守、高铁上的专注、著作堆里的沉淀,串联起李锦爷爷的精神世界,四张照片像里程碑,把我引入李爷爷的精神世界的隧道深处。
我似乎读懂了,卓越记者是这样炼成的,吃苦、认真、坚持、顽强,做一件事,心无旁骛。他以“为中华崛起而调研、读书与写作”的初心,贯串一生。他让我相信:伟大源于坚守,耕耘必有收获。他提醒我,伟大记者怎样造就,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这支精神火炬,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李爷爷,您现在哪里调研?您要保重身体。冬天了,天冷了,多穿衣服。祝爷爷冬至安康,三餐常暖、睡眠香甜,岁岁常安,福气满满!
这篇小文,遥寄山里一个女孩对您的崇敬与记者节祝贺。

11月7日下午,刘秋萌在学校。长高了,长大了。

3年前,李锦为小学一年级的刘秋萌辅导语文。
把事例选好、语言表达好
——给秋萌同学的信
秋萌同学:
你寄来的文章收到,感谢你在中国记者节之前给爷爷送来的问候。
听说上次文章老师表扬了。你写作热情很高,爷爷希望你集中精力学好老师安排的课程。喜欢写作文是个好事,但这是慢功夫,要慢慢积累,不要太急,不能影响课程学习。
整体评价,向前进了一步
这篇文章比上一篇更有难度,但是写得很好。上次按三次见面顺序写一个观点。这次是选四个细节,写一项工作甚至一个人,难度就大了。
首先要肯定的是,抓住记者节这个机会,很快拿出文章,有新闻敏感,你将来是当记者的材料。
“写什么”问题。这次题材是自己生活周围有的,找出有意义的。只要用心搜索,周围可写的东西很多。
开头平易,引人入胜;结尾概括有力,首尾呼应。
这次重点肯定结构与语言表达问题。
结构合理,事例有代表性
写文章的结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竖着写,串连方法,像上次写的3次见面。一种结构是横着写,并连方法,用一根线把四个珍珠串起来。
你这几个“珍珠”选得很好。第一个联络图反映的是认真的态度;第二个在石碾上写文章,反映艰苦的作风;第三个火车上写作,是表示坚持的意志;第4个是书橱,表现的是收获。4个物件,表现四个不同的内容,它们是不重复的,把它连在一起是一层进一层,往深处走。
要记住,写文章选事例一定要精准,不要重复,重复就浪费笔墨了,也容易写乱。这四件事情,有现场,有数字,用事实说话,用细节讲话。比讲道理要让人相信。文章不长,但是道理说得很明白。
语言很好,像是随手拈来
我觉得你的语言很好,像是随手拈来,有随心所欲的样子;又像大人说的话,似乎是精心思考过的。
语言生动,准确,有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你平时读了很多的书,语言像是经过锤炼过的。像这样的语言,一般要到高中生才能掌握。
“藏着九间棚的山乡故事,另一座展览馆藏着李锦的过往”,概括显得精练、有力。
“有四样东西让我印象深刻”,显得老练。
“触摸到他对写作的虔诚、对调研的执着,是一位记录者对时代真实的深情守望”,有文学范儿。
“档案前的细致、石碾旁的坚守、高铁上的专注、著作堆里的沉淀”,用词经过推敲,贴切妥当。
“祝爷爷冬至安康,三餐常暖、睡眠香甜,岁岁常安,福气满满”!有感情色彩,让人感到温暖。
也有些语言像警句式的,“伟大源于坚守,耕耘必有收获”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篇文章在上次基础上又一步。你坚持下去,将来一定是当记者、作家的材料。不过,“的”“地”“得”的用词,有混淆的地方,爷爷替你都改过来了,你对照着看。
建议把握节奏,一个月用心写一篇文章就行了。其他课程都好,才能上大学。爷爷在外面一个月了,在一个大海边上的企业搞调研。
冬天了,天冷了,多穿衣服,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
——爷爷11月7日在大海边上一个企业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