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社会民生 > 正文

如何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各方关注下,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命题已“端上桌”

如何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各方关注下,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命题已“端上桌”
2025-09-30 15:52: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当前消费者认知与法律定义之间存在显著偏差,而这种认知差异正是预制菜相关消费纠纷产生的根源。”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李泽瑞律师强调:“不过也不能以此替代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部分商家利用预制菜定义的模糊性规避告知义务,这种行为已涉嫌打法律擦边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餐饮企业应在菜单上标明菜品的预制工艺,并对完全现做的菜品和有预制工艺的菜品,在定价上拉开差距,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河山提到,预制菜在包装上应设立可溯源系统,让消费者通过二维码等查看预制菜的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生产经营活动,“把预制菜吃得明明白白。”

此前,一些地区试点倡导餐饮企业明示预制菜信息,部分餐厅曾担忧影响经营。然而,河山认为,餐厅无需担心。他强调,“餐厅提供的预制菜要与消费者的消费预期相符,只要让他们吃到满意的预制菜,餐厅的生意依然会红红火火。”

不过,鉴于餐饮行业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记者对知情权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需要重视相关知识的科普,否则“知情权”可能被滥用。“没有知识武装起来的‘知情权’,必然会成为收割智商税的另一把镰刀。”

业内认为,未来还会有更多餐企会受风波影响,并在预制菜信息披露上做出改变。消费者对预制菜信息将更敏感,餐饮行业公众监管也将加强。

预制菜产业如何实现良性发展?

“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农产品工业化和行业进步的体现。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强调其对产业融合、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在多方推动下,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6年将突破7490亿元。

在美国和日本,预制菜早已是成熟产业。根据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预制菜市场,占全球总份额的32%。日本预制菜市场渗透率达75%以上,人均预制菜年消费量全球最高,达到23.5公斤。

合规预制菜并非“不安全、没营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谭桂军表示,合规预制菜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而且比部分餐馆“重口味”菜品更健康。

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和小工厂涌入,导致生产出的预制菜质量难以保障。一些大型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存在“以次充好”“低价竞争”的情况,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

这导致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增添了不信任,甚至对整个预制菜行业产生了偏见。第一财经近期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约5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超6成受访者不接受预制菜进入餐厅。

李泽瑞律师提到,预制菜的便捷性符合当下快节奏的消费需求,真正损害行业公信力、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的,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信任危机。随着即将出台的预制菜国家标准落地,将为餐桌透明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意识的不断觉醒,也将反向推动餐饮业在合规经营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助力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河山表示,六部委要加强预制菜行业的监管,处罚预制菜生产加工等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消费者如遇到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的违约、侵权行为,应积极行动起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通知,维护自身权益。

在朱毅看来,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需多方努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虽已通过审查,但落地实施还需要做很多细化工作。行业协会可发挥沟通桥梁作用,餐饮企业要确保食材品质,尊重消费者知情权,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建立信任,预制菜才能够在餐饮行业站稳脚跟,实现良性发展。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李建龙)
关键词:预制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