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和罗永浩围绕预制菜的风波影响仍在持续。
日前,多家西贝门店被曝客流量大幅下降。9月27日周六晚6时40分左右,在这饭点晚高峰时段,店门口为排队等候准备的几排凳子空无一人,与以往顾客排队等位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在记者就餐的一个多小时内,店内顾客的上座率也仅三分之一左右。
店员表示,门店正在按此前公告整改,部分食物的预制环节逐渐转移到店内进行。此外,每位进店消费的顾客均可获得一张100元的代金券,供下次用餐使用。
在西贝积极“自救”的同时,其他餐饮企业也有所行动。日前,绿茶餐厅撤下了“本店无预制菜”的广告语;海底捞则在部分餐品上标注了“预加工”字样。
9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国务院食安办已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并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尽管西贝和罗永浩之间的直接冲突暂时平息,但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命题才刚刚开始。
西贝店内多款菜品完成调改上菜计时沙漏已取消
记者探访的北京房山区这家西贝门店店员表示,受本次风波影响,门店客流量明显下滑,尤其是带孩子的家庭顾客流失较多。不过,也有一些老顾客继续给予支持。
9月27日周六晚,用餐高峰时刻,北京房山区一家西贝门店外无人排队,店内顾客上座率也仅1/3左右
西贝门店内原本用于上菜计时的沙漏已经取消。店员解释称,由于现在更改了制作工艺,上菜时间可能会延长,之前的25分钟计时已不再适用。此外,门店内也已没有专门的“罗永浩菜单”,顾客需扫码自主在线点单。
门店的整改工作正在持续推进,预计10月1日之前全部完成。该店店员提到,截至目前,店内已经有数款菜品完成调改。比如,小米粥中的金瓜泥已经改成金瓜片;羊肉串已经改成在门店内现切、现串,再进行烤制;儿童餐“吃光光牛肉焖饭”中的牛肉酱也已改成在门店内炒制。
每位进店消费的顾客都能领取一张100元的代金券,可用于下次消费时无门槛使用。代金券上还标注了“调改公示”,并注明“西贝请您吃饭,品尝调改菜品”。针对备受争议的“24个月保质期的冷冻西兰花”,调改公示提到,“有机西兰花是应季采收,采用-38℃急冻锁鲜技术。24个月是冷冻西兰花生产企业的标准保质期,西贝在此基础上增加1个月使用期标识,并承诺1个月内使用完毕。”
每位进店就餐的顾客都可以领取一张100元代金券,可用于下次消费时无门槛使用。
西贝此次整改“自救”的效果如何,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
多部门正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在本次风波中,西贝菜品是否属于预制菜引发广泛争议。究其根源,主要是消费者、餐饮从业者以及西贝自身等多方对预制菜概念的定义标准存在差异。
贾国龙称:“按照国家层面规定,西贝100%不是预制菜。”
贾国龙所依据的是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