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强,你欠的钱什么时候还?”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邓强,别想逃!”
……
五年前,西西在大学期间新办了一个电信手机号。还没用多久,她就开始持续收到与“邓强”相关的催债电话和短信,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条。有时,对方比较客气,更多时候,对方会进行威胁和恐吓。
“邓强是谁?我并不认识这个人啊!”尽管西西已经向电话那头解释了很多次,但没有人相信。她想不通,换个手机号,怎么就换来了无穷无尽的骚扰?
西西的遭遇不是个例,办理新号码后,除了无法预知前任号主留下的“烂摊子”,还可能面临几十个需要“换绑”的应用程序。有人用新换的号码登录网盘,竟在其中发现“前号主”备份的照片及通讯录,在金融软件里发现几年前的欠款订单……
当手机号与个体的身份和生活深度绑定,换手机号就不止是更换一串数字那么简单了。那么,从技术层面来说,运营商能否将一个“干净”的号码交给新号主?除了挨个解绑账号,是否有其他办法保留游戏账号等“数字财产”?

中国电信客服回应“二次放号”问题
“二次放号”易踩雷,为何不启用新号段?
“考虑再换个号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西西态度很坚决。“不换了,因为我用这个号码绑定了很多信息,而且再办新号,大概率也是‘二次放号’,很难避雷。”同时,她也感到奇怪,“为什么运营商不能多提供些新号码,或者干脆清除三方数据呢?”
其实,在1995年,我国通信从模拟网转数字网的时候,其号码仅有十位数。模式是三三四结构,前三位是号段,中间三位是归属地,后面四位是用户代码。随着手机用户群体的急剧膨胀,十位数的号码资源愈发捉襟见肘,我国决定自1999年7月22日0点起,全面启动手机号码升位计划,实现由原先的十位数升级至十一位数。至此我国手机号码的结构变成三四四结构,一直延续至今。据工信部2024年的数据,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7亿。
“号码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一串数字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手机号码从11位升到12位,这个过程要考虑市场、交换机、技术、系统、国际、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律师、通信行业法律顾问王琛磷向记者介绍,如果手机号码不能反复使用,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手机号码注销后“二次放号”,就是运营商将已注销或停用的手机号码,经过一段时间冻结期后,重新投放市场,供新用户使用。这种做法既是应对当下手机号段资源紧缺、盘活闲置通信资源的必要手段,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当然,从“销号”到“二次放号”,运营商们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和标准。
中国移动客服告诉记者,手机号码欠费超过90天后会进入保号期,再过90天自动注销,然后二次投入市场。中国联通客服表示,欠费超过90天的手机号码会进入保号期,保号期的90天内用户可随时再次启用号码。保号期满90天结束
后,手机号将被二次投放。中国电信客服称,手机号码双停状态满60天后,若仍未交纳欠费,将进行销户处理,号码注销后至少经过90天冻结期才会循环使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

中国移动提供的二次号码焕新服务
手机号码能“易主”,账号信息难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