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53)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8%,为市长县长与基层国企送来福音

【李想集锦】(53)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8%,为市长县长与基层国企送来福音
2022-03-14 15:33: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在收听报告时,觉得从头到尾都在讲企业政策,包括宏观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结构政策、公平竞争政策、微观的科技政策、房产政策、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十项政策。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十项政策基本上条条都落实了。当然财政、税收、金融这三块政策,还是起决定作用的。税收政策中有一条大家特别要注意,就是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8%,达到9.8万亿元,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呀。

图片

转移支付是什么?是国家通过国税等手段把钱收上去,然后二次分配给地方,包括实际花的钱支付;由富足的省市输血供养落后区域;平常转移支付、专项转移、税收返还三大类。

作为财政平衡手段,和GDP、财政收入飞速增进对应的是转移支付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分税制确立的1994年,天下经济总量是48637.5亿元,2018年增进到900309亿元,翻了18倍左右;2021年增进到114万亿元,是20多倍。同时期的国家转移支付总额,则从497亿元增进到7万亿元,2022年是9.8万亿元,翻了198倍。大家可以算一算账。

图片

大家看,政府工作报告是怎样表述的: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我们知道1993年以后,经过大规模改制,县以下的国有企业几乎一扫而光,全部实现私有化。酒店、酒水可以改,可是公共服务,学校、医院、道路、桥梁、公园、煤气、电、水、暖这些问题谁来解决?老板们是以经济效益为主的,这样就逼着政府拿钱。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只得卖土地,有的地方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而这种靠卖土地的财政,用一个不好听的话叫“逼良为娼”,逼着地方政府靠卖土地来生存。现在土地不让卖了,各个地方的国企又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了。我到天津、兴义、石家庄、盐城、临沂、德州国资委讲课,发现很多地方的国企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为什么冒出来?因为路要有人修,水要有人供,电要有人发,还得靠政府办。民生问题、群众的公共事业问题,是国家的事情,是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

越是到基层,群众对国家的期待越高。如果这些都交给民营企业去做,地方政府又没有财政支持,老百姓怎么能不骂娘呢?所谓“难、愁、怕、盼”的事情,重要的还是住房、走路、上学、看病,还有供电、供水这些问题,地方政府没有钱,靠谁来办?没有土地的怎么办?只好让国有企业重新在市县一级成立了。我看到各个出现的城投、建投、财投、水投、电投,实际上都是各个局牵头建起来的,县里财政哪有那么多钱。估计要不了几年,各种“投”都会背上一个大包袱,总得有个办法来解决。走市场化,怎么走市场化?水、电、暖、气都从老百姓手里出,企业不赚钱怎么行?这是一个难题。

我在2008年做过这样的课题,我记得1993年中央的财政收是960亿元,当时的朱副总理很焦急,我跟着他出发,看到他的焦急。税收改制就是这时候出台的。到1999年就变成了9600亿元,到2008年就变成了80000亿元,这15年增加了100倍,中央财政腰包的票子变得鼓囊囊,什么原因,就是把钱收到北京来了,北京的钱一下子多起来了。但是下面钱不够花,怎么办,想起一个法子,叫转移支付。

当时,财政收入中,中央财政占48%,地方财政占52%,但是78%的活都要地方来干,于是出现了中央财政很好过,省级财政也好过,市级财政过得去,县级财政很难过,乡镇财政没法活的状况。越是到基层,越没有钱,但事情都是下面来办的,这就把乡镇长们苦的了不得。老百姓“愁、难、苦、盼”的事情都在乡镇长和县长这一级。转移支付本来是从美国引进来的,这种方法开始是个好办法,后来做大了,没有改进,变了味。地方办了事,北京才给钱,出现了“跑部进京”,各个地方都在北京设了办事处,办事到北京去要钱。于是出现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会哭的孩子就没人睬”,老老实实的县长、市长、省长,那就苦了,当然最终苦的是老百姓。

在2008年,出现了政府财政办的投资经营公司,实际是各级财政局办的。后来,政府用拨土地的方法支持投资公司,土地没办法拨了,就使得投资公司的“包袱”变得很重。没办法,叫他们走向市场,谈何容易?很多土地的手续本身就不合法,到现在还是个“包袱”在那里拖着。现在新一轮市、县国企都成立了,他们仍然很难办。我一直为这件事情担心,拆东墙补西墙,一步一步朝下挪,地方的日子总是很苦。特别是减税后,地方财政收入也少了,压力更大了。

图片

今年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转移支付增加了18%,是历史上增长最大的增幅,而且达到9.8万亿。让人松了一口气,面对北京作个揖,县长、市长的日子好过了。尤其是县市的国有企业能松快了,否则“包袱”还是他们背。这些城投公司,他们一直不知道路怎么走,路还没有闯出来,市场还没有走开,中央扶一把。这个决心下得好啊。

关键词:李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