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李群:从文物实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李群:从文物实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3-09-01 17:43:0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曾是世界海洋贸易重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教遗迹,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而共存一城的文庙、真武庙、天后宫、老君岩造像、开元寺等,则属于中国本土儒教、道教和外来佛教中国化的史迹。这一座座代表着不同宗教文化、散发着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化遗产,是古泉州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互相交融的历史见证。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依托文物资源推出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倡导和平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文物工作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从《尚书·尧典》“协和万邦”的政治思想到《论语·子路》“和而不同”的君子修为,“以和为贵”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这与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息息相关。从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农业遗存可以看出,早期中华文明是建立在以农业为主要物质基础的经济社会之上的,这就意味着古代先民不依赖掠夺获取生存,耕织稼穑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生产生活内容之一,由此孕育出中华民族勤劳质朴、和合共生的秉性。历史上,虽有某个时期的短暂战乱,之后却能迎来大一统王朝的稳定发展,如南北朝分裂割据之后的隋唐盛世,五代十国混乱之后的北宋繁华,对国泰民安的追求实际就是向往和平稳定的体现。始建于春秋战国的长城,历经秦、汉、隋、明等朝代修建加固,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军事防御设施,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向外侵略扩张的传统。“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源于炼丹术,诞生以后首先是用于制造烟火。我们开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促进商贸、文化交流,与近代西方殖民掠夺和海上霸权争夺有着根本之别。水下考古发现的“南海Ⅰ号”、“长江口二号”和“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等沉船,均是以瓷器为主的商贸船只,充分证明丝绸之路是名副其实的经济交往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思想交融之路。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我们要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扩大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在文物工作中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推进文物保护法修订,推介国家文化地标,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扩大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壮大文物人才队伍,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上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文/李群,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来源:求是网)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李群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