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反思既往,也必须承认,长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艺评论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文艺创作上存在着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以及价值紊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等问题相关联,文艺批评上也存在批评功能弱化、批评精神不彰、批评标准混乱等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其所运用的知识话语基本上都来自国外,严重缺乏中国自主性。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头二三十年的文艺评论话语主要来自俄苏文艺理论和批评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间的文艺评论话语则主要来自欧美文艺理论和批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评论界争先恐后、亦步亦趋地引入存在主义文论、精神分析文论、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第三世界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等各种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观念的“热闹”状况,人们至今记忆尤深。此种状况下,对中国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评论常常流入强制阐释、任意剪裁,变成西方文艺理论和批评观念在中国的跑马占地、理论殖民,致使文艺评论话语往往不接地气,不能有效解决中国文艺发展的实际问题。这正是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批评中国文艺理论和批评患上“失语症”的根源所在。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文艺评论就需要在中国性、自主性上作出切实的努力。换言之,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
就致思方式和实际内容而言,文艺评论话语的建构有两种不同的指向或维度:一是指向对当下实际展开的文艺现象特别是具体文艺作品的解读、阐释和评判,这可称之为文艺评论的实践维度或现实经验维度,大量文艺评论作品属于这一维度的成果;二是指向对文艺评论话语建构基本理论问题的概括、论析和阐发,这可称之为文艺评论的思辨维度或理论抽象维度,具有“元批评”或“元理论”的性质。实践维度是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在自觉或不自觉意识层面上的历史展开,具有话语形态上的具体鲜活性、当下性与历时开放性、多样性;思辨维度则是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在自觉意识层面上的理论探索与思想创新,具有话语形态上的抽象概括性、超越性与共时公识性、趋同性。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建构要以思辨维度的思想理论成果为基本构件与核心内容,不能脱离实践维度所生成的各种具体性成果,但又不能停留于此,而要上升到概括性、超越性的抽象思想理论层面。就基本关系而言,思辨维度要以实践维度的具体成果为思想理论的淬炼与化合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同时思辨维度的思想理论成果又会对实践维度的知识生产形成理论引导,使之更为自觉地践行和发挥文艺评论的实践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看到,近十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中央有关文艺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文艺评论在指向具体文艺现象和作品的实践维度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逐渐形成了活跃且具有一定争鸣气氛的良好态势,产生了大量文艺评论作品,为当代文艺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助力,同时学界也就如何构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问题展开了一些更具理论抽象意义或者说具有“元理论”维度的研讨。不过,这些“元理论”维度的研讨,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共识,而在某些方面则尚未形成共识,还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待提出和深化,特别是在整体性、系统性的宏观思考方面还很不够。实际上,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实践维度上的具体理论之思,更需要在“元理论”思辨维度上展开抽象思想之辨,以解决许多相关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有大小、主次之分,其中哲学基础、建构路径、文艺观念、标识概念、批评标准等是最为主要的几个方面,需要首先给予理论上的关注、重视和研究、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