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从具体路径上看,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究竟应该如何加以建构呢?概括而言,就是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走“两个结合”的道路。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基于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展望,提出在新的征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后,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从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并且强调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两个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同样也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理论创新指明了切实的路径。
这里,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中国自主”四个字。所谓自主,是强调理论创造的主体性、原创性。而这种自主性又是与中国性分不开的。所谓中国性,则不仅是指一种知识话语是以中国人为主体原创出来的,更主要的是指它是由中国人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对中国实际、中国经验的提炼和对中国精神、中国观念的表达。所以,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不仅不能是外国理论的直接照搬或翻版,甚至也不能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观念的简单继承和运用。对前一点,近年来学界大都已经有了清醒的自觉意识,但是对后一点,不少人还缺乏意识上的自觉。中国文艺评论话语的知识生产与体系建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思想性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从知识成分和思想观念的构成来看,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中历史地积淀下来的内容,二是基于新的历史条件新创生的内容。今天,我们强调文艺评论话语知识生产以及体系建构的中国性、自主性,无疑也要以后一种内容为主。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他又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如果我们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中国式现代化与文艺发展的关系、艺术生产与格局的历史变化、全球化语境对文艺民族性的新挑战、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文艺发展的影响,以及当代艺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际、跨媒介的流转等这样一些新的问题,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中国性、自主性就很难建构起来。此外,即便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中的理论观念,它们能不能在今天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中得以继承和积淀,也要看其能否适应当今中国文艺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概括而言,中国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现代”属性,有赖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现代”性的理论;更有赖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方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艺发展实际的结合,正是由于这种结合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建构,并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话语的知识生产注入更多更为突出的中国经验、中国精神和中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