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的难点在于资金匮乏,而体制内机构的运营则有着另一层面的复杂性。
离开今日美术馆后,张子康在众多体制内机构辗转任职,如文化和旅游厅、美协、画院、国家级美术馆、大学美术馆等。每家机构的人员管理、财务制度以及发展前景都千差万别,并且每个行业在不同阶段都存在窗口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张子康所做的是理解制度、适应政策,从更大的格局入手去寻找突破点。
他的付出带来了不少高光时刻,尤其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局的几个现代美术大展和国际大牌艺术展,引发了空前的热度。馆内外连接以及长期规划的良性循环初见成效。
时尚芭莎艺术:回到北京后,你先是在中国美术馆当了三年副馆长,又到中央美术馆任馆长。这两个机构工作的感受如何?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有60多年历史,是一个历史悠久、完整成熟的国家美术馆。我置身其中,慢慢了解到国家美术馆的特殊性。一方面它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一方面它固有的模式很难迅速转换,对于创新实验性艺术的学术研究等方面或有不足。
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美术界最高学府的美术馆,它的展览模式跟学术研究是紧密相连的。我想还是这种学术单位更适合我。
时尚芭莎艺术:你觉得自己在央美美术馆做得如何?
张子康:刚去央美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做得挺好。我们策划了几个有意思的展览:徐悲鸿大展、“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还有雷安德罗·埃利希、安尼施·卡普尔等几个国际大牌的展览,都是我一直想做的,美术馆的气氛也比较开放活跃。当然所有的制度和平台都有窗口期,每个机构都有自身的难处。不过我可以说在央美的时候是真正做了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