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山西长治
鲁迅艺术学校旧址
——木刻刀尖的抗战号角
7月7日,采风团走进山西长治鲁迅艺术学校旧址。1938至1940年间,鲁迅艺术学校、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等多个抗日文化团体先后在此成立并长期驻扎,成为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文化力量核心集结地。鲁艺实验剧团、木刻工作团等组织在此活动,师生以《文化哨》刊物、数百幅木刻版画及门神画、传统年画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其创作如号角刺破硝烟、似火种照亮抗争之路,被誉为“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
下北漳旧址的52个院落错落有致,灰瓦泥墙庄严肃穆,小窗土炕尽染沧桑。采风团成员支起画架,用油彩再现墙面修补痕迹与旧木窗棂刻痕,用线条刻画村民面庞的时光印记,定格这段文艺抗战史。
北方大学旧址
——中转办学的红色印记
7月8日,采风团探访了山西长治潞州区高庄村的北方大学旧址。1946年10月,北方大学从邢台迁至此处,以1858年修建的罗马式天主教堂为核心校舍,成为解放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这座灰砖拱券建筑见证了该校关键成长期:校长范文澜确立“实事求是”校风,设立七大学院及财经历史研究室;农学院师生在炮火中熬制甜菜红糖解决民生困境。1948年8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大合并为华北大学,次年以华北大学为主体成立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