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散文集《山河岁月——李富胜散文精选集》,在诸多友人的真诚关心和鼎力支持下,终于付梓面世,我心中涌动着幸福、满足和喜悦,为完成了我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而激动,想说道说道自己的感慨和体会,一些闲言碎语。
我酷爱文学,因为我懂得文学的内涵要意,“文学就是人学”,它教人们如何做人,用文学“真善美”的精神,滋养润身,让人们努力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一直追求的是,做一个真实正直而善良的人。因此,在认识文学、学习文学、创作文学上都是尽其所能地修养身心,正己之行,心灵干净,灵魂纯真。尽管很难做一个完整的人,但一定自我约束,从不放弃而努力进取。我有一个座右铭:“老老实实做人,很难做成好人,但一定不做庸人;认认真真做事,很难做成大事,但一定努力去做。”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我一直秉持自己的精神,踏踏实实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思想,维护好自己的能量,修养着自己人性的本真,在曲折坎坷的磨砺中,深切地感悟和体验着生活的精神,在自己面对风霜雨雪的时刻,能够更坚定和从容,做自己想要的自己,争取得到一份人世间值得,少给自己短暂的人生留下一些遗憾!我可以坦荡地说,我感谢文学,它给我力量,给我信心,给我智慧,让我在生活中得到文学精神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生活。
自少年时代到古稀之年,文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成熟和成功。少年时代,我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苦菜花》,我朗诵的第一篇散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少先队之歌》,我拥有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班主任老师送我的,著名诗人柯岩的诗集《我对雷锋叔叔说》,上面有老师亲笔写下的“让雷锋的精神永远活在你幼小心灵中”,这本书我珍藏了四十多年。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父亲总挂在嘴边的教诲:“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有用的文化人。”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灵魂的深处,成为一生的永恒铭记。六十多年过去,父亲那饱含深情寄予厚望的声音仍时而在耳边回响,记忆犹新。青年时代,我爱好读书,周末大多数时间在书店里蹭书看,我用微薄的工资订阅了那个时期最具文学权威性的《人民文学》《十月》《当代》《收获》等刊物。因时代的特殊原因,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当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招生,我当即参加首期学习,专业是“中国汉语言文学”,并如期圆满毕业。这期间我修学了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等,二十多门必修选修课系统学习,丰盈了我的文学修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为我文学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我由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一名干部,由企业领导干部,再到机关干部,地级威海市成立后,我进入市直机关,在我的职场生涯中,曾经先后担任过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文化局长、市文联主席、市民政局长和市政协秘书长。尽管职务有变,但对文学的忠诚没有变,痴心不改,恒心抱怀,文学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我人文精神的支撑!
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学作品,是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报告文学《从临时工到工艺美术师》,1985年刊登于《大众日报》“丰收”文艺副刊,那张报纸我捧在手里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兴奋不已,那天晚上我手握报纸睡了一夜。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8万字的《天边有个威海卫》,于200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我带上书来到父亲墓前,流着泪读给父亲听,以告慰他老人家,儿子实现了您的愿望,做一个“有用的文化人了”。让我一生都挥之不去铭记永恒的,是那首《领航中国》的歌曲,曾经轰动一时。我和好友、著名词作家曲波于2005年创作了歌曲《领航中国》,2009年4月,被选为国庆60周年庆典的唯一领唱歌曲,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天安门广场演唱。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总指挥刘国超兴奋地在电话里告诉我,这首歌曲被选为国庆大典领唱歌曲,那可是“万里挑一,万众瞩目,万古流芳”。我和曲波被聘为“群众游行专家组成员”,200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最后一次彩排,我们被特邀到阅兵村观看演出,和乐团总指挥于海合影留念。当10月1日那天电视转播庆典实况时,看到两位歌唱家高亢的演唱,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作为一名词作家,能在新中国华诞献上自己写的歌,感到无尚荣光和自豪。当时中央媒体和省市的各大媒体都电话或现场采访了我,民政部主办的《中国社会报》于2009年11月5日,在头版头条上刊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国家级音乐类核心期刊《广播歌选》2009年第10期刊发了“《文化符号写大意,满腔豪情颂中华——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