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四届当代工艺美术批评论坛在上海举办,主题聚焦“全球化语境中当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趋势”。论坛围绕该主题,就全球化背景下工艺美术的产业变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长、博士生导师董占军教授受邀参会,以《物之外:当下工艺美术的价值认知》为题作主旨报告。
董占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始终与国家重大战略息息相关,其价值持续丰富拓展,逐步突破作为“物”的工具性与物质性边界。当代工艺美术不仅超越了“物”的使用、审美、象征等固有价值维度,更向精神层面与战略层面延伸。这一价值跃升源于对审美与象征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创新。

图1:工艺美术作为“物”的价值体系
主旨报告分别从传承载体、创意源泉、服务生活和美育要旨四个维度,对当代工艺美术的多元价值展开系统性学理阐释。
一、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
董占军指出,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工艺美术突破传统边界,以传承守根脉、以创新开新局,展现出多元文化价值与时代活力。
第一,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基因的留存载体。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静态的文献留存,而是通过符号传承坚守精髓、技艺传承赓续手工智慧、精神内核彰显造物理念,构建起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核心体系,保障文化本真性与历史文脉延续。

图2:工艺美术分类及基因留存样态
第二,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当代活化的实践载体。如果说传承是工艺美术的根基,那么创新则是其焕发时代活力的关键。当下,工艺美术突破了传统创作的边界,通过与现代设计、科技手段、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成为传统文化当代活化的核心实践载体,实现了文化价值与时代价值的有机统一。

图3:学校建有的工艺美术活化载体及相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