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卑贱落魄的剧场中,观众似乎成为焦兴涛剧目中缺失的角色。观众可以同时是拾荒者、农民工、环卫工、保洁员、粉刷工、流浪汉等角色,这些角色及其携带物是在无形中被排斥和否定的存在。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们自身是否具有这样的身与物的粘连,我们的日常工作内容多大限度地含有携带、处理、掩盖被消耗、被遗弃的“垃圾”,艺术家想要向我们说明,尽管物与你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但这种对“卑贱”的心理反应,一种从自身内部滑移的抗拒的、非意愿的体验,实际上就是观众对自我本身的厌恶与排斥。正如看到了不洁之物恶心反胃一样,物与“我”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我”想呕吐的物并不在我的体内,而是因为目睹,我的身体意识到了一种自我的不洁,进而重新拓展、确认自我的归属与边界,重新去看眼中的世界。在焦兴涛看来,“‘物’的下面被掩盖的是永远也无法知道的真实和真相”,所以,只有“我”在自身之中感应到了“物”,才能形成对真实和真相的靠近。
2021年这些作品在武汉合美术馆再次集结为《真实的赝品》。焦兴涛延续了“景”系列,并在这次展览中增加了白色浅浮雕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不同于以往对现成品的绝对再现,而是采取了浅浮雕的形式,将三维压缩至二维,纯白色的外表使作品愈发遁入背景之中。雕塑的简化与降维是对雕塑性的隐匿,而“物”的压缩则意味着日常的中断或区隔。
焦兴涛还原出一个“格式塔”意义上的知觉梯度,即观者同作品的距离远近会激发视知觉对作品深度不同层级的体验,这种体验恰好说明“我”与物的关系并非绝对的,而是情境的。过程性的物我关系生动地映射了当代社会冰冷而功利的消费观念,无论是商品的,还是人际的。也就是说,欲望是一种旁观,消费是一种言语,遗弃是一片虚白。
在这个由被遗弃物所搭建起来的功能齐备的落魄空间中,“我”与物或物与物之间形成了一场“情境中的对话”。这是焦兴涛自2012年《常·藏·场》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涉及人与物在情境中所展开的互动,即对日常周遭漫不经心的、视而不见的相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焦兴涛的艺术创作或情境排演的目标便指向了功能性的修复与连通。在焦兴涛的作品中,情境是知觉、信息、知识、经验的共享基础,是对世界心照不宣的共识与确认,进而才能理解折叠之处的那个被人们视而不见的周遭和生活其中的人的命运。
焦兴涛真实的赝品之二玻璃钢、铁、铸铜、现成品尺寸不定2012
三、隐匿的角落
2014年12月5日,湖北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再雕塑——2014三官殿1号艺术展”,其中展出了焦兴涛的作品《汇成集团》。这件作品同《真实的赝品》一脉相承,具有逼真的现场感和剧场感。《汇成集团》这件作品的缘起同样属于一次“意外事件”。焦兴涛在石家庄进行调研的过程中,顺便参观了曲阳县的一家石材厂。在前往石材厂的路上,各种样式的石雕随意堆放在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顺着公路连绵两三公里,一种密密麻麻、满满当当的视觉效果一直持续到厂商的办公室内,这让他感到震惊。“日常生活正在制造远远超越艺术家想象力的奇观……我想,我要是甲方,这合同铁定得签。”〔7〕
这间办公室属于中西融合的风格,墙面上除了写有“汇成集团”的书法匾额外,还挂满了锦旗、合影、奖项类牌匾等。作为集团的重要展示空间,不仅在形式上与室外的石雕摆放保持了一致,同时在内容上也与“汇成”的主题形成了图文关系。汇,集聚;成,成功。集聚而成功的理念暗示了产品展示的混合性以及文化服务上的中西贯通。锦旗的内容强调了企业价值中的历史、文化、诚信、公益。牌匾和证书展现了企业的奖项、荣誉、称号等,属于符号性质的理性表达。照片则是关于企业在现实关系网络中的具象与化身,属图像性质的感性表达。
焦兴涛提出《汇成集团》的展览方案并经过协商后,公司负责人欣然接受。双方的跨界联动均带有明确的目的。对公司负责人而言,“这是一次新鲜而又别致的营销行为”,对办公室如实的展现可以更好地“转述”自身,以实现意义世界对物质世界的多层叠加、见证与确认。
焦兴涛将《汇成集团》看成一次让他感觉震惊而有趣的事件,这是他一如既往的方法论。他所做的是抓住它,并对“奇与怪”进行赋形。相比墙面上那些看起来恒定不变的精神文本,他反而对办公桌面上同样凌乱的日常物品更感兴趣。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汇成的含义应该表述为汇聚四方财富的成就,是利益的,而非文化道德与社会伦理的。
焦兴涛汇成集团石材、综合媒介尺寸可变2014
办公桌作为企业老板追求“汇成”的私人日常空间似乎在视觉上更加隐蔽,因其隐蔽才更能体现出一种被他人忽视的现实真实与利益诉求。就像焦兴涛说的,“艺术家目光就好比手电筒,当他进入一间黑屋子的时候,光线能够照见的部分就是他的艺术世界,其余的黑暗和他没有关系,即使这黑暗中可能有更丰富的物件。照射,让作品产生。但每个人照射的地方肯定不一样,对作为整个的现实来说,我们是不可知的。可能因为“物”相对于“人”具有更多的日常感,但是任何的“物”后面不都藏着“人”吗?”〔8〕
焦兴涛将改造的重点集中在这张办公桌上。从被复刻物的朝向来看,名片架和菩萨像面对着观众,现实空间与神圣空间共同构筑和加持着企业家和集团的身份特征,连通墙面上的图景一起交织“汇成”为耀眼而神性的背光。焦兴涛定格了这张办公桌的时间,只不过这个时间表现出一种确定中的不确定。计算机、记事本、笔、电话、烟灰缸等更加精确的私人领域的物构成了企业家日常交际的意图基础,这些具有人的现实属性的物更加隐晦地暗含着“汇成集团”的内在诉求,这一点通过办公桌上朝内的金蟾摆件便可知晓。总之,焦兴涛以协商、介入的方式,与企业家合作完成了这一意图明晰的艺术事件,在艺术、装饰、功能、观念、商业、经营、消费、道德、伦理等方面探讨着艺术与生活互动融合过程中丰富而耐人寻味的间性美学。
四、“格式塔”的目光
焦兴涛的艺术落脚点始终在那些被“视而不见”或“隐而不现”的场域,并以此发掘对话情境。在2015年成都公共艺术季期间,中央广场上陈列着焦兴涛的公共“雕塑装置”作品《在一起》。他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胶凳进行媒介转化后,在广场、美术馆、社区等公共空间进行矩阵式的排列组合。同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雕塑相比,《在一起》的形式体量及功能都是日常且真实的,其临时性的展示也具有反纪念碑、反崇高的表征价值,形成了艺术介入日常生活的现实表达。
《在一起》使毫无关系的群体通过共享功能与空间,构建出临时性的“社群”关系。当素未谋面的观众面对《在一起》时,他们彼此间以身体的动作、姿势、表情的变化完成了相互之间漫不经心的、自得其乐的互动,实现了集体无意识下兴趣、利益的共识、共享。
焦兴涛情绪与使命教育孵化中心铸铜、钢板、漆尺寸不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