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美术馆,2024
2005年,隋建国在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的个展开幕之后去纽约,他回忆:“在惠特尼美术馆看了蒂姆·霍金森的大型回顾展。他有一个小手稿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一件用橡皮泥捏的大概30来公分这么一个玩偶的形象。作品注释说他就是拿一块橡皮泥,然后自己手上戴一个巨大的手套来捏这个小娃娃的形象。巨大的手指印痕,让我想到1993年罗丹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
“跬步与徘徊:隋建国1974-2024”展览现场
西海美术馆,2024
隋建国说:“很多艺术家是在展览开幕之后有空虚感的,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但是当我看到蒂姆·霍金森作品的时候,我的空虚感就没有了。罗丹加蒂姆·霍金森,剩下就是如何放大的问题。”经过多次试验,2008年在卓越空间的“公共化的私人痕迹”个展的时候,隋建国用套圈放大的方式把闭眼盲捏的一团泥,精准放大为五、六米高,充满展览空间,《盲人肖像》由此诞生。此后的“盲者”“手迹”“云中花园”则是借助3D数字技术,在此基础上一次次更深入的探索。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2006年,50岁的隋建国感受到了自己生命时间的限度,开始做《时间的形状》《大提速》《平行移动50米》等基于时间因素的作品。沿着这个思路,他也将后来制作《盲人肖像》以来所捏握的泥巴和石膏手稿积攒下来,做成一件与时间的累计相关的作品。时间超过空间成为他核心的工作方法,他将这称之为“时间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