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印文字和钮式属同制。印文单刀凿刻,从所含“印”“之”“令”“长”诸字形比较,出于同工不难判断。在这一印群中,也存在个别钮身高低值略有差别的表现,这里需要考虑的是东晋以下官印制作明显趋于粗率,在工艺上并非同范铸出带来一定的误差,因而并不妨碍我们对于类型属性的判断。反向来看,此式杙钮的印文特征无法相容于东晋南北朝其他类型的鼻钮官印,即前文所指出的印文与印钮风格的对应性,这也可以视为一个反证。
再从印形的尺度规范来看。东晋至南朝一系在印形上仍以汉制为基本规范,这也是南北印系在鉴定上的判断标准之一。东晋尺度值为24.6厘米。这一印群的印面平均值在2.3厘米左右,去汉制“方寸”不远,基本上在整个南朝的尺度值范围内。这与北方诸朝尺度渐行增大的走向显然是很不同的。至于各印在制作工艺上容有细微误差,理由如前述,可以忽略不计。
印群所含县名的地理空间范围有助于我们判断它们的归属。上揭诸印除饶安以外,皆明确在南朝境内。(图31)具体而言是大多在宋、齐两朝共同的版图之内。除前揭诸印外,还有“建安长印”(图32)、“永安令印”(图33)。个别在南北相邻处。此期南北疆域时有变动,又各有侨置郡、县,但这些县名多未见于北朝侨置。南朝侨郡县多置于鄂北、苏北、皖南一区,据《南齐书·州郡志》,西平、顿丘、海阳、莒县分别见于司州东新安左郡及北、南徐州等侨郡,但地属南朝。而这一印群中的多个县分布在郢州、宁州、湘州、广州、江州等南方各州。这首先排除印群属于北朝的可能。饶安《晋书·地理志》属冀州渤海郡,北魏入瀛洲,《宋书》及《南齐书》未见,疑刘宋时地失于魏。
图31官印地名所在示意图
图32建安长印
图33永安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