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丨将木版画还原,直接和工业合成板材的木料特性对话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丨将木版画还原,直接和工业合成板材的木料特性对话
2025-04-23 14:08:5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木已成舟”。是说事情已然进入定势,时辰已过,是骡子是马,改不了了,只能顺势向前航行;像一种到了盛年的尾巴的叙事。改一个字,“舟”变“宙”;艺术是世界的图景,缩影万物的理念。乐观……但不服气。

事到如今,康剑飞创作最晚近的主线里,木版(版画的版),大部分时间已变成了木板(板材的板);木头,把木版画还原到源材料,甚至不再是版画刀的刀刻手感和木头的关系,而首先是人直接和工业合成板材的木料特性在对话。可这还是一种执念,关于版画的执念,我们转写了“版画性”的定义,它不再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旧门类,而是被分解成一系列关于版画“本质”的属性叙事,羽化擢升,几近形而上理念,然后迈进当代艺术的语境里,作为扩展场域之后的泛“版画”,确认着自我。

这种贯穿康剑飞几十年创作主线的泛版画,当然不是他个人的产物,而是央美版画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出来的一套小范围共识的艺术哲学。而康剑飞的执着,显然超过同侪,每一时期的创作里,都有一只手绕着一个命题:在当代艺术语境里,版画能够何为?

图片

木已成宙展览现场,图片拍摄:张超

版画系的老师同学,都会背的:什么是版画?复数性,间接性,分层,印痕,以及其他。其实很多时候,是版画专业出身的人,不想做版画了,但仍想定义自己是版画人,所以或多或少在找藉口,个中是很灵活的。康剑飞不一样,他在这一块上,有着几近“迂腐”的轴。他把“版画性(主要是木版画的)”拆解开来——

1.版画的制版和印制的视觉成品,是一种间接关系,把刻制的木版/木板本身作为最终作品展呈,是对间接/制造性的消解,还原到全然感性直观的创作方式。从三十年前毕业创作的《飞翔》,康剑飞就在直接展示木板。

2.木的材质本身和刻刀的关系,演变成类似雕塑学科里,“材料的观念转换”的东西。如《关于本质》系列。

3.版画过往常用于书籍插画,因此叙事性版画的画面分割,也就是叙事格子本身,演变成一种形式先行、开放潜能的叙事感,一种让非叙事性图像置入到叙事关系中的蒙太奇手法。如《视觉关系》系列,包裹图像的框架分割本身,被声称为“视觉关系”,但实际又是拼贴所串联起的开放性故事关系联想;当然,作为平面作品向立体装置的延伸,本质上还是平面意识的格子,被转换成了板材间的拼接。又如《临时舞台》系列。

4.饾版、拼版、间接分层制版,演变成了形式中的错位拼贴性。这和叙事格子时常发生紧密联系。如《剥离》系列。

5.刻痕和印痕,演变成了过程艺术中的残留物,迹象。

6.印刷的复数性,演变成了关于商品化时代的某种概念艺术。如《何处不宜家》,将刻制的图像,印在了一堆以货品展示形态堆叠的擀面杖上。如《木箱》,把一个廉价的实用木箱,作为了木版/木板雕刻的基底媒介。

7.版画在历史上最初的功能,是便于图像传播/宣传口,这一在版画中早已失效的原功能,现在被演变成公众参与型艺术。如《版画漂流计划》,将印好底稿的巨幅版画《木雪》,分割成400块,邮寄到世界各地,让不同人群的人,参与刻版,把这个过程视作作品的主体。

8.版画原本的非白盒子特性,变成了杜尚式的、对白盒子的质疑/反思仪式。如《中华烟》,艺术家重新复刻了样版,生产了一批没有内容物的空包装盒,以艺术之名,展陈在白盒子空间里,将“山寨”变得似乎合理合规。作为复数印刷品性质的“版画”,重复了场域和艺术关系的“何为艺术”游戏……

在这种坚持中,似乎康剑飞有一股,把版画这门局部学科的小系统内部因素,上升成了信念般的情感对待,版画的“本质”想象,变得如艺术的“绝对本质”般神圣。这种情怀显然是高度学院化的执拗。

而这种活络中夹杂的拧巴,恰又和他长期进行跟泛版画艺术有关的策划、推广时的心态,有着某种连贯性。

图片

木已成宙展览现场,图片拍摄:张超

图片

木已成宙展览现场,图片拍摄:张超

关键词:康剑飞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