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我们把焦点聚集在康剑飞晚近的创作上。就是木材取代了木版画,成为媒材语言核心的那一部分。
《状态》。这件现场装置,似乎是康剑飞之前个展《俯仰,呼吸,林木倒下又立起》中类似作品(《何以存在》)的延续。木皮保留着工业加工后的原本状态,被拼接成一大张,然后用钢丝吊住,四角形成了翘角的圆弧。颜色、装置动态、剧场性,诸如此类的艺术加工成分,都被慢慢删掉了,只留下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既是对被加工后的木皮,在朴素的艺术视觉中,重新焕发生命感错觉、仿佛有呼吸一般的期待,也是对人工造作的艺术,能否重新变成焕发自然气息的希冀。可能,作品对观者体现出的意味有效性,未必有艺术家在自身的脉络和体感里感受到的那么多。而另一方面,木皮是木版画延伸的终点:不做版画,不刀刻了,以一种接近工业加工后的现成品的状态,留存一种类似“放下”的情感。
《关于本质》系列,是用16层的木皮,制成的合成板。每一层都木皮都经过染色,但因为染得很素,所以有接近原色的质感。系列中的有几件“木”,正面被涂黑,而用刻刀凿透后、露出的侧面,刀痕是顺着板层接合痕迹运势的,接近木头原色的颜色,按照当代艺术的语法,诉说着被忽视的侧面的价值感,并且人工的接痕透出了某种类似自然生成的年轮般的感受性。而当作为讲究的正形的木面中间部分被截取后,留下的边缘负形,成了一个镂空的、并不那么讲究的不规则椭圆空洞,边缘、多余、被忽视性,再次被重调。还有一块木面,被做成了一张歪斜的桌面:它和支架的位置关系,完全是一张不平衡的桌子,显然是一件白盒子空间中失效的假实用品。
木已成宙展览现场,图片拍摄:张超
木已成宙展览现场,图片拍摄:张超
木已成宙展览现场,图片拍摄: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