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郭强丨传承、探索与多元融合——青岛画院40年版画创作研究

郭强丨传承、探索与多元融合——青岛画院40年版画创作研究
2025-07-24 13:46:2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铜版画

59cm×79cm

2016年

34.jpg

杨越《漂浮2》

铜版画

59cm×79cm

2015年

在青岛画院的集体创作环境中,杨越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文脉的现代性转译。他创作的《漂浮》(2011)、《漂浮2》(2015,见封面)、《叙述》(2014)、《叙事》(2015)等版画作品,将渔港常见的缆桩、缆绳、船体、贝壳、鱼类等物象从现实语境中抽离,通过多层蚀刻形成的空间叠压,使日常劳动工具升华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这种“在地性”表达并非简单地再现地域风貌,而是以胶东渔村为精神原乡,在画面中构建起时空交错的象征体系:绳索既是对渔民劳作场景的客观记录,其缠绕形态又暗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性美学;而漂浮的海螺壳在美柔汀技法的细腻灰调中,既指向海洋生物的自然属性,又化作储存文化记忆的螺旋载体。

二、技术革新与介入时代议题

在青岛画院版画家们的艺术探索道路上,技法创新始终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形成了既注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又主张向外辐射的社会性批判的双重张力。

传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雕刻手法为张白波的版画创作提供了灵感,他尝试将这些汉代的艺术痕迹转化为自己创作的形式语言。他利用浅浮雕的石膏版来拓印出同样具有浮雕效果的版画,突破了传统版画通常所呈现的二维平面的痕迹,而呈现出三维立体画面,大大丰富了版画的绘画语言和痕迹趣味,大幅提升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张白波还创新了拓印技术,让色彩叠加渗化并与版面的立体痕迹融为一体,浮雕的版式使色彩更加厚重斑驳,而色彩又强化了浮雕的层次深度。每次拓印用色可随意调节,这样画面在复数制作中既稳定又生动。李平凡将张白波的这种版画创作模式命名为“拓彩版画”。

“拓彩版画”注重三度空间和二度平面的结合互补,注重虚实阴阳的对比映衬,注重刀法和肌理的组织经营,为比较灵活自由地敷拓多种色彩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作品画面产生一种与一般平面版画不同的、将视觉美和触觉美融为一体的、富有空间张力和装饰性的现代版画趣味,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由于画面呈现出明显的手制痕迹,且携有丰富的情感信息,作品在版画的可重复性中又带有相应的唯一性,故而这种拓彩版画在饱含审美价值的同时,往往又更多地显示出一种珍贵的气息。齐凤阁认为,张白波的拓彩版画突破了传统拓片的单色限制,通过分层赋彩使作品兼具古朴与鲜活,成为“新拓印”的代表。

35.jpg

张白波《新月》

石膏拓彩版画

52cm×67cm

1989年

36.jpg

张白波《载月归》

关键词:郭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