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演:周莉亚韩真
演出单位:中国东方歌舞团
人机共创的编创未来
聊天式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的出现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元年,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取得巨大突破。其他艺术领域中,AIGC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取得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一等奖;AI生成的动画《舞者》斩获戛纳电影短片节最佳短片奖;印度建筑师、计算设计师玛纳斯·巴蒂亚(Manas Bhatia)已经将ChatGPT作为自己的创作帮手使用;芒果TV首创人工智能导演综艺《我们仨》成功播出等事例,均可证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在艺术创作领域崭露头角。在舞蹈领域,尽管1964年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就已尝试使用计算机来产生随机舞蹈序列,如今也开发出了比较成熟的编舞软件如Dance Forms等,但由于舞蹈艺术呈现载体的特殊性,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舞蹈编创领域的发展较为稚嫩,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技术和应用仍在研发和探索中,目前尚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虽然AI在动作捕捉和智能编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处理复杂的舞蹈动作和环境变化时,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AI目前还难以完全理解和传达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核心在于情感的传递和表达,而AI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期望未来通过模拟和生成复杂的舞蹈动作,AI能够成为舞蹈创作的新工具,为艺术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可能性。在情感分析和交互设计方面的应用,将使舞蹈作品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实现艺术与科技的交融。AI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可以从舞蹈动作编排、概念与故事开发、音乐旋律创作、视觉元素设计等方面介入,前景广阔。我们需要继续关注AI技术的发展,并探索其在舞蹈创作中更多的可能性。
生成式AI赋能舞蹈教育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教育模式同样也在数字化浪潮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这种转型不仅可以为教育带来更大的效率和便利,更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的教育将是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相结合的教育,数字化使教育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智能化则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个性化更加凸显了教育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教育的未来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探索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和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的全面升级和进步。生成式AI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开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利用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技术,为舞蹈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舞蹈教育手段的智能化
生成式AI的应用为舞蹈教育提供了个性化教学、及时反馈机制、互动式教学、智能评估监测、跨学科整合、持续更新教学资源库等智能手段,为舞蹈教学的精准化、结构化、数据化提供了重要意义。第一,AI系统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够精确识别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基于此,系统能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和练习计划。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舞蹈技巧,同时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第二,利用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AI能够实时分析学生的舞蹈动作,并与预设的标准动作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AI能够提供即时、精确的技术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根据学生的动作表现,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三,AI驱动的教学平台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如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舞蹈场景中。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第四,AI可以作为客观的评估工具,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AI能够为教师提供全面、准确的学生评估报告。这种智能评估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为教师提供了持续监测学生学习进度的手段。第五,AI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还促进了跨学科的整合,如结合音乐理论、身体解剖学等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舞蹈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推荐相关的舞蹈作品和历史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第六,AI能够实时更新和扩充教学资源库,包括最新的舞蹈作品、教学视频和学术论文。这种持续的更新确保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使学生始终站在舞蹈艺术的最前沿。
运用动作捕捉系统,通过实时动捕和实时解算技术对动作进行生成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