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长绳系日 | 韩天衡篆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上)

长绳系日 | 韩天衡篆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上)
2025-09-20 18:10:5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计白当黑”的哲学思想,在章法布局中的大胆应用,是韩老师篆刻最显著、最核心的哲学观念之一。他深谙中国道家“有无相生”的原理,在印章布局中,不仅精心经营着文字的位置,更自觉地运用和经营留空与留红。他敢于大胆留白,甚至让大面积的空白成为印面的主角,这是一般印人难以想像的胆识。这些“虚”的空间并非空洞无物的存在,而是具有充满张力、呼吸感和想象空间的存在。“空白”与“实线”的相互依存、相互生发,如同道家的黑白双鱼“八卦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盛而白衰,黑衰而白起,阴阳互补、浑然一体,是对篆刻艺术“计白当黑”的最好诠释。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章法处理上就出现了大片留红的作品,如1981年创作的“是有留人处”白文印,将“人”字内部及底下留出了大片红地,与其他文字的“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同时文字线条的走向、疏密、聚散,都与留白形成呼应,营造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节奏感和空间感。这是对邓石如、赵之谦篆刻章法的继承发展,更是对“虚白”的极致重视和运用,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以无胜有”的辩证智慧。在2000年创作的“喜出望外”白文印、2009年的“味外心绪”白文印等作品中,这一章法表现得更为明显与成熟。而在“多岐亡羊”“般若”“妙吉祥”等朱文印作品,印内空间的留白已经达到他人不敢尝试的地步。这些大块的留红与留白,是韩老师“艺高人大胆”的有力证明,也是他在“计白当黑”艺术哲学观的引领下,在篆刻艺术方面的大胆实践和自觉追求。今年创作的篆刻作品“空”,更是将这一创作理念作了探索性尝试,开拓了“会意印式”的篆刻新境界。或许数年后,这一作品会像赵之谦的“丁文蔚”白文印一样,开创齐白石单刀直入的新印风,成为一种全新的篆刻艺术表现形式。韩老师章法布局追求“看似不经意”的意趣,往往是在几十个设计稿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结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偶然之作。如海上之冰山,看到的只是海面的一角,而大量的体积,都隐藏在海面之下的。恩师孙慰祖先生经常对我们说:“以前韩老师要求我们多学哲学,目前来看真的非常有用。”

韩天衡先生作品喜出望外(2000年)

“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自然和谐地应用于韩老师的印面文字中。在韩老师的篆刻作品中,充满了方与圆、直与曲、刚与柔、粗与细、工与写、聚与散、动与静、古与今等强烈的对比和矛盾,但这些矛盾,最后都能和谐地统一在印面之中,这是韩老师自觉应用辩证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的又一个鲜明特点。调和印内文字矛盾,绝非易事,需要将这些对立元素进行巧妙调和,使之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才能创作一方成功的篆刻作品。韩老师的篆刻作品,面目甚多,除了纯正的秦汉白文、朱文外,汉玉印、吴让之式的朱文印等风格都有所见,而韩老师的鸟虫篆作品,则是他篆刻风格中最突出鲜明的面貌。每一种风格,都能保持一定的基本的面貌,这也是韩老师篆刻高出时辈的主要方面。所谓肉有肉味、菜有菜味,一方印的基本风味,是严格地把握住的。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既有味厚酱浓、皮酥肉烂的红烧肉(汉粗白文),又有配色鲜明、吊人胃口的什锦菜(多种形象的鸟虫印);既有棱角分明、线如屈铁的白切肉(汉玉印),又有线条柔劲、色味俱佳的清汤面(圆朱文印)。韩老师的篆刻创作,是既能做好一道菜,也能做出一桌菜,这是韩老师辩证地应用了“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成功地运用辩证法则,创造出不同的篆刻面貌而能和谐统一的高明之举。如韩老师2001年创作的“秦始皇”白文印,线条基本是粗壮的白文,而结构上又加了一个秦印的丁字界格,这样就实现了线条丰满而秦印风格显著的创作目标,让人过目难忘。在韩老师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一个印面中既有刚劲挺拔的直线,又有婉转流畅的弧线;工整的布局中既有流畅的线条,又会出现不经意的崩裂;既有严谨规范的小篆,也有韩老师自家面貌的篆书构成。在韩老师2009年创作的“诗心文胆”朱文印、2012年的“不知有汉”朱文印、2016年的“且饮墨沈一升”朱文印、2019年的“言之不预”朱文印中,明显地感受到韩老师篆书与印风的高度统一,这种书法与篆刻风格的统一,是每一位篆刻家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这种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和谐的篆刻创作手法,正是中国古典哲学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哲学思想的完美诠释。韩老师在《豆庐印屑》一文中说:“刻印之决窍为三个字‘辩证法’。将众多矛盾放进印面,令其吵,令其闹,令其纠缠纷争,最终复归大团结、大拥抱,才是本事。”印面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充满内在张力的平衡与稳定,而实现这个艺术理想的前提就是印面文字的统一。试想如果印面文字的每一根线条风格都机械雷同,那是多么的索然无味。君子和而不同,一个印面,就是一个组织,一个家庭,每一个不同的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最终能和谐地集中在一起,这便是篆刻艺术的魅力所在,我想韩老师也是深有同感的。

韩天衡先生作品秦始皇(2001年)

韩天衡先生作品如意(2017年)

关键词:韩天衡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