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长绳系日 | 韩天衡篆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下)

长绳系日 | 韩天衡篆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下)
2025-09-21 15:38: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接《长绳系日|韩天衡篆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上)》)

三、与时俱进、奋斗不息的艺术人生观

韩老师的篆刻艺术发展历程,不仅是个人的艺术史,也是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经历的岁月,是篆刻艺术经过多年沉寂后又生机勃发的新时代。应该说,篆刻艺术经过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高峰后,1949年以后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出现了相对沉寂消退的几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篆刻艺术又如雨后春笋,印人印社一夜之间从中国大地上冒了出来。而维系和传承篆刻艺术印脉的艺术家,韩老师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韩老师师承方介堪、谢稚柳等艺术大师,篆刻才华早慧,故得刘海粟、李可染、陆俨少、徐邦达、沈柔坚、程十发等诸多名家首肯,是得天时、地理、人和的时代幸运者。但艺术的发展,一定离不开个人的勤奋,韩老师自身的努力,才是一切成果的前提。八十年代以来,韩老师始终站在篆刻艺术发展的前沿,引领着中国印学的与时俱进。韩老师的篆刻人生,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进步,也如实地反映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艺术人生观。

吴昌硕在《西泠印社记》中说:“惟与诸君子商略山水间,进德修业,而不仅以印人终焉。”韩老师认为,精湛的技艺是基础,但最终目的是通过技艺的千锤百炼,达到超越技术层面的自由境界,使艺术表达与内在精神、宇宙哲理融为一体。对篆刻刀法、篆法、章法的炉火纯青,是他实现创作自由的坚实保障。在韩老师成熟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完美,更是思想情感的自然流淌,以及哲学意蕴的从容流露。线条的律动、空间的呼吸、整体的气韵,都超越了单纯的形式美,指向一种精神的升华和“道”的体悟,体现了儒家“技进乎道”的精神追求。韩老师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教育培养了孙慰祖、王丹、许雄志、刘洪洋等一大批当今印坛的中坚人物,为篆刻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八十周年展览活动的讲话中,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在八十六高龄时,还希望用长绳系住即将下落的太阳,在师友们的批评下,在艺术道路上再有所创新和发展。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终生奋斗精神,是对小有成就便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的当代印人最好的良药,也是当代艺术家最需要学习的精神境界。

韩老师通过印学理论著述、教学实践和勤奋创作,有力地论证了篆刻是一门独立艺术门类,而不仅仅是书画的附属品,彰显篆刻艺术的独立价值。如2001年韩老师受命为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中外领导人创作的二十方姓名章,不仅作为国礼赠送,更发挥了篆刻在政治外交方面的独特作用。韩老师还担任国内外多所艺术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导和顾问,同时担任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他对篆刻史的系统梳理、对技法的理论总结、对审美标准的探讨,都在努力构建篆刻艺术独立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艺术展览等活动,不断扩大篆刻艺术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篆刻艺术在当代的传播和普及,使篆刻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和艺术地位。

应包立民之嘱作自画像一帧,题俚诗:“不擅卡拉蓬擦擦,平生为伍印书画。

立民勒令自画像,拼之贴之算交差。乙亥,天衡并打油。”

关键词:韩天衡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