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思想的高度决定艺术的高度。韩天衡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思想家,他的篆刻艺术创作,是在哲学、文学、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精神文化作品。思想决定行为,他的每一件篆刻作品,都附载着他鲜明肯定的艺术思想,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涂鸦乱刻。韩老师的篆刻艺术成就,得益于其超前的哲学思想和广博的艺术视野,他不仅是印人,还是杰出的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和学者。这种多领域的融会贯通,使他的篆刻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宏大的美学格局。目前很多从事几十年的印人,都还没有领悟到艺术思想的重要性,艺术创作如“无头苍蝇”,根本没有目标和方向。很多年轻的印人也被炫技派的表象所迷惑,不临经典,不起印稿,随心所欲地创作,最后得到一堆“艺术废品”,白白浪费了印石和时间,实在令人可惜。韩老师的篆刻思想启示我们,艺术家要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艺术语言,但不能只盯着石头和刀,更要读书、写字、赏画、阅世,提升个人的综合修养。要十分注重印外功夫、印外修养,单单凭技法在历史上是站不住脚的。历史也有力地证明,那些曾经靠刀法技法名噪一时的印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隐去,而那些有思想、有文学,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篆刻家,才是艺术天空下永恒的明星。
3、印从书出是篆刻艺术的高标准。印从书出的艺术理想,自清代邓石如、赵之谦以来,一直是印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韩老师的印从书出,在具体技法上为当代印人树立了新的标杆。他将秦汉篆书的古朴与草书的飞动笔意相融合,创造了极具个人风格的“草篆”书体,并成功引入篆刻,使得印文不再是静止的图案,而是充满了笔情墨趣和运动感的金石线条,极大增强了印面的书写性和艺术表现力。韩老师的篆刻,刀法犀利爽捷,冲切披削并用,完美地表现了书法中的起收、转折、枯润和节奏,是当代印从书出的代表。他不仅能用刀锋“刻”出线条的形状,还会用刀背“磨”出线条的神韵,真正达到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艺术创作境界。他的篆刻章法极具现代构成感,打破了传统印章四平八稳的布局,让方寸之地产生了波澜壮阔的审美意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篆刻艺术的现代章法逐渐被世人接受,而现代章法的最早实践者,就是韩老师。这就启示当代印人,只有打破书体壁垒,强化“印从书出”的理念,才能实现“印从书出”的高境界;只有敢于在章法上大胆经营,让形式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才能在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前提下,走出自己的一条艺术新路来。
韩天衡先生作品《淮南子》句(2011年)
释文: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辛卯岁除,豆庐叟韩天衡以秃颖书。
4、并非每一次艺术创新都能成功。任何艺术创作必然有初期的稚嫩与失败的经历,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正确地看待自己艺术创作的缺点和失败,是一个艺术家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如韩老师1976年创作的“是人寰”朱文印、1991年创作的“辛未”白文印、2011年创作的“惜寸阴”白文印等都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后来并没有形成类似风格的作品,说明韩老师的篆刻艺术创新,也不是每一次都是成功的。韩老师的技法已臻化境,个别作品可能因过于追求视觉冲击而稍显“霸悍”,少了一份古朴内敛的“文人”气。韩老师的篆刻艺术风格极其强烈,模仿者甚多,但大部分易落入其窠臼,形成新的“韩流”模式。这就提醒当代印人,艺术创作的一时失败并不可怕,在锤炼创作技法的同时,不要忘记篆刻艺术中“金石气”与“书卷气”的和谐统一,学习守正创新的艺术精神,远比学“个人面目”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