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两会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就业数据统计要切实服务于充分就业和教育发展

两会声音 |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就业数据统计要切实服务于充分就业和教育发展
2024-03-08 11:38:2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华网山东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作为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刘晓静一直以来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看做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希望与福祉。

她认为,虽然为更加准确反映高校毕业生升学、就业等毕业去向情况,从2021届起,教育部通知将“就业率”改为“毕业去向落实率”,这一改动比之前更加准确,更贴近现实情况,但还要从切实服务充分就业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客观看待就业数据统计问题,多方施策,使就业数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客观看待就业数据统计,她着重提出以下两点:

首先,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工作,我国现行实行的是以高校为统计主体的体制,即大学生毕业离校前的就业情况由高校进行统计,但毕业生就业数据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学校,而是由社会综合因素决定的,只是体现在各高校的统计数字上。

北京大学相关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状况是学生的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家庭资本或家庭背景、求职努力情况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学生的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中国经济仍处于恢复期的背景下,应届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在相对稳定的单位就业,对自由职业的偏好明显下降,同时由于“应届”身份在求职、考试、落户、尤其在公务员招录等方面具有优势,导致一些毕业生为了保持“应届”身份一次就业慎之又慎,因而出现了待价而沽和“慢就业”的现象。据统计2023年“慢就业”比例从2022年的15.9%上升到18.9%。待价而沽和“慢就业”等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的比例滞后,大大影响了“就业率”或“毕业去向落实率”的准确程度。但现实中,毕业生就业数据这个变数很大的统计数字还是让很多高校领导为之头疼的,因为它既是学校的面子,又在很多方面关涉学校实际利益的里子,又给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带来了更多的变数,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给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应用价值打了个大大的折扣。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目标表述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刘晓静认为,高校要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人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在毕业季掌握毕业生的去向,还要关注、关怀他们中长期的发展。目前,以校友工作“三服务”为宗旨,很多高校通过建立校友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校友服务的力度,在母校与校友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及时的关系,把人才培养延续到毕业后,最大限度地吸引校友这个学校发展最宝贵的资源,这个渠道产生的数据可以记录毕业生踏上社会后的成长轨迹,其真实性和对母校教育的参考价值更高。她建议高校打通就业和校友工作的数据应用,为伴随每个人一生教育的实现创造条件。

关键词:刘晓静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