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世界金融论坛2024青岛峰会暨2024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评估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举行。青岛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在伦在此次会议上以《创新驱动下的金融变革:科技金融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景在伦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则相当于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经济政策能否落地,微观经济能否运行健康,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紧密相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认清并顺应宏观经济趋势,有效应对经营中的挑战,做好前瞻性的预判等,对于确保银行的稳健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景在伦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金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根据传统金融结构理论和国际经验来看,支持科技创新主要靠股权投资的支持,但我国的创投风投业发展起步较晚,直接融资供给和新质生产力金融需求之间主要存在直接融资总量较弱、结构分布差异大等两方面的矛盾。
景在伦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支持科技创新还是需要依靠间接融资的商业银行体系支持。目前,部分商业银行也尝试创新开展相关业务。但仅有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帮助商业银行解决科创企业抵押物缺失难题。第二,进一步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帮助商业银行完善科创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第三,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优化联动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
景在伦最后表示,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该立足科技型企业需求,加快完善支持科创企业的体制机制。如加强行业研究,采用“类投行”的模式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同时,进一步探索扩大银行可接受的抵质押物范围,比如数字资产质押、未来收益权融资等。还可进一步探索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等。
以下为景在伦在世界金融论坛2024青岛峰会暨2024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评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实录:
创新驱动下的金融变革:科技金融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
作为一家中型地方金融机构,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认清并顺应宏观经济趋势、有效应对经营中的挑战、前瞻性的预判未来等,对于确保银行的稳健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则相当于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经济政策能否落地,微观经济能否运行健康,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紧密相关。正因为如此,国家也非常重视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
围绕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和大家做一个简单交流探讨。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正从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我国的“人口红利”自2010年逐渐消失,劳动力人口占比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资本投入增速在2010年也形成拐点出现下降,全要素生产率也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呈现趋势性下滑,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积累的传统要素驱动增长模式将不可持续。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6大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