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早在2025年5月,为化解债务压力,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就与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轻工”)签署协议书,约定后者通过尽职调查后拟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7976.39万股股份,占良品铺子总股本的19.89%,进而投资、控制良品铺子,该交易拟定价格与后来和长江国贸交易价格12.42元/股大致相同。上述股权转让协议也获得了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等人的确认。
面对宁波汉意的变卦,7月14日,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要求继续履行5月签署的9.96亿元股权转让协议。就此,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7976.4万股股份已被冻结,占良品铺子总股本的19.89%。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7月正式受理此案,目前仍在审理中。从股权比例来看,宁波汉意共持有良品铺子35.23%的股权,上述19.89%股权被冻结情况下,宁波汉意向长江国贸转让18.01%股权的事项或将难以如约完成。
双方的资源禀赋差异显著:武汉国资计划依托旗下860亿元年营收的供应链网络,推行“一品一链一园”模式,目前已实现中东坚果直采基地、华中冷链物流网络的初步协同,其多式联运示范线路运输周期缩短10%-15%,综合物流成本降低8%;而广州轻工则主打食品产业链资源补位,意图通过旗下华南区域分销网络提升良品铺子南方市场渗透率。
但无论哪方入主,都需直面创始人团队控制权削弱的现实:宁波汉意持股比例已从2020年的38.22%降至2025年中的17.22%,早期投资者高瓴资本、今日资本已基本完成退出。“资本用脚投票,反映的是对管理层战略稳定性的担忧。”前中信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张鹏指出。
线上线下增速均落后竞争对手
8月20日下午,济南泉城路良品铺子门店内,店员正整理着促销堆头,但客流较三年前明显稀疏。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门店总数从2024年末的2704家缩减至2581家,净关店123家,线下营收占比降至52%(2020年为68%)。
对比来看,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集团旗下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两个品牌以“工厂直供+极致低价”策略快速扩张,单店日均销售额达1.2万元,是良品铺子3800元的3倍有余。
线上渠道同样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线上收入占比提升至45%(2020年为26%),但过度依赖天猫、京东等传统平台,错失抖音电商等内容电商红利。
同期三只松鼠抖音渠道GMV同比增长120%,而良品铺子仅为35%。流量成本激增导致毛利率大幅下滑: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4.64%,较2019年巅峰期的34.2%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国资救赎?整合实效与信任重建有待时间
武汉国资的入局曾被视作“白衣骑士”,其供应链整合能力被视为破局关键。长江国贸旗下“华中智慧冷链物流园”一期已投用,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原料从产地到工厂的全程溯源,理论上可将良品铺子原料成本降低8%-12%。2025年3月,其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已将运输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61小时,物流综合成本下降10%。
但整合之路困难重重。代工模式下,良品铺子对上游原料端的控制力薄弱,与中粮、益海嘉里等头部供应商的合作多为短期采购协议,难以像量贩品牌那样通过自建工厂锁定成本。“国资的资源注入需要时间沉淀,而良品铺子当前最紧迫的是止住亏损、重建消费者信任。”朱丹蓬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仍未放弃“高端”标签。其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五减”(减盐、减油、减糖、减添加剂、减防腐剂)系列产品已上市200余款,其中低GI坚果棒、零添加儿童果干等单品月销过百万;“透明工厂”项目也于7月在湖北孝感投产,通过24小时直播展示生产过程。但这些举措能否转化为市场认可,仍需观察2025年下半年的销售数据。
三重变量下的转型考验
当前,良品铺子的命运系于三大变量:
股权争夺结果:若诉讼持续发酵,可能导致控制权悬空,影响战略连贯性。
供应链整合实效:长江国贸的资源能否快速转化为成本优势,决定亏损能否收窄。
战略落地进度:“五减”产品能否打开健康化市场,“透明工厂”能否重建消费者信任。
“零食行业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良品铺子需要同时解决品控、成本、品牌三重问题。”张鹏分析称,“国资赋能或许能解一时之渴,但真正的突围还需企业在供应链深度、产品差异化上找到突破口。”
从武汉光谷的研发中心到济南泉城路的门店,良品铺子的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当国资入局的期待与质量信任的崩塌交织,当价格战的硝烟与健康化的理想碰撞,这家企业的命运不仅关乎自身存亡,更将为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样本。
(文/古马,来源: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