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蓝月亮开始将资源向微信视频号、线下经销商及门店渠道倾斜,试图重建更均衡的渠道体系。运输开支的首次降低,也从侧面印证了其线上依赖度的下降,以及对渠道成本的精细化管控。
2024年,蓝月亮营销费用高达50亿港元,研发费用却不足0.5亿港元。这种资源分配的失衡,使得其在缩减投流后难以通过产品力拉动自然增长,这也是2025年上半年营收仍出现微降的重要原因。
蓝月亮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当前消费品企业直播转型的集体缩影。在直播电商生态中,平台掌控流量分配,主播掌控销售转化,品牌往往陷入“给平台交流量费、给主播交佣金、自己承担促销成本”的被动境地。
拉长时间线来看,从2020年至2024年,蓝月亮营销费用持续增加,其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0年的20.2亿港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0.49亿港元,占营收比例同步从28.8%飙升至59%,四年间翻倍。这背后,59%的销售费用率意味着,每100港元销售收入中,有59港元流向了渠道和推广,本质上成为渠道的“打工者”。这种渠道权力的不对称,使得品牌极易陷入“流量越买越贵,利润越做越薄”的恶性循环。
对于蓝月亮而言,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收窄是战略调整的积极信号,但要实现真正的盈利反弹,还需解决核心矛盾。
(记者/周凌峰 来源:海量财经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