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水清天蓝鸟飞回——白鹭安家青岛莱西姜山湿地

水清天蓝鸟飞回——白鹭安家青岛莱西姜山湿地
2023-08-20 09:14:2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百鸟翔集,锦鳞畅游,呦呦鹿鸣,宛若仙境的原生态美景引得八方游客前来休闲、旅游。这是位于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姜山湿地的一幕。借助于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当地探索农文旅相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音乐节、体育赛事等落地于此,老百姓告别“靠天吃饭”,端起了“生态碗”,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姜山湿地,因地势低洼、水流聚集,过去被称为姜山大洼,上世纪在当地老百姓眼中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已然成为胶东半岛的水上明珠。令人意外的是,姜山湿地所在区域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聚集区,当地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

生态优先的保护

从姜山湿地出发向南驱车10公里便是莱西市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北京汽车制造、海氏海诺、国轩电池等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汇集于此,姜山湿地整体流域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从经济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莱西市的1/5和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更是占莱西总数的四成以上。

“在工业用地指标趋于紧张和项目招引落地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我们发起‘突破姜山’行动,也没有想过突破姜山湿地生态保护的‘紧箍咒’。”姜山镇党委书记陈德利话语中透露着坚定,“相反,我们严格贯彻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划定姜山湿地保护区,下大力气开展湿地资源和湿地物种的保护工作。”

莱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过往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反思得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周边围湖造田步步蚕食,地表径流补充不足,姜山湿地面积一度萎缩到原来的70%,从“北国江南”沦为“绿色青苔”,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更令人痛心的是,随着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工业基础设施又处于起步阶段,入湖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每到汛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顺雨水冲刷汇入,姜山湿地水环境质量一度下降到五类水质。

此后,莱西市痛定思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先后历经5次大规模治水,以治控源、以保促净、以用减排三措并举,对姜山湿地入水口开展科学整治,实施逐步加严工作标准,通过取缔污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建立生态河道等方式,构建环湿地大生态带,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打造姜山湿地生态绿核。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副局长王云飞说,为推动姜山湿地流域治理,莱西市开展全过程污染防治,利用“超标严惩”的“棍棒”,倒逼企业“背水一战”,加快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体系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全域统筹,根据实际情况在姜山镇确立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依托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截污控源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雨污分流比例达95%,新建6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实现“河河清”。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推进姜山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就要统筹各要素进行系统治理。莱西市组建河道污染治理指挥部,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严格落实“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工作机制,对全域水系实行无人机巡航扫描,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认领河段,聘请热心群众担任民间河长,组建青年“护河使者”志愿服务队,引导群众参与河湖监管,营造人人关心、广泛支持、自觉行动的浓厚社会氛围。

关键词:姜山湿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