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传,到身教,老师的存在,或许就是学生人生路途上一盏不灭的长明灯。苦口婆心的教导、手把手的指点……也许,我们并不是在受教当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但在历经岁月沉淀之后,老师的那些答案、那些话、那些事,终将成为剔透的“琥珀”,也会成为学生最好的人生礼物。
在第39个教师节刚刚过去,我们特邀咱们画家茹峰,追忆他们从自己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或许是专业知识,或许是为人准则,或许是开拓眼界……看这份“最好的礼物”,是如何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为他们提供力量。
长于苏州、求学杭州,茹峰的学习源于两地,从苏州工艺美校(今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到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浙美”)的双重绘画传统的积累,成了茹峰艺术生长的重要底色。
纯正的“第一口奶”
茹峰从小便展现出了过人的绘画天赋。小学三年级时,他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负责班级的黑板报设计。由于板报设计突出,茹峰时常得到老师的赞许,便愈发坚定了对绘画的兴趣,跟随苏州的花鸟画家周天民老师学习中国画。
茹峰《轻烟引素图》
1979年,初中毕业的茹峰考入苏州工艺美校,蒋风白先生是他的国画老师。管怀宾和张铨是茹峰在苏州工艺美校的同窗,如今他们相聚一处,仍时常会谈及蒋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尽管苏州工艺美校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浙美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那个年代,我们能受到如此纯正的教育,真的很难得。”茹峰感慨道。
茹峰《家家唱晚》
蒋风白是知名的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擅长意笔花鸟画,尤以水墨兰竹著称中外。他于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是画坛巨擘潘天寿先生的高足。著名艺术评论家冯其庸先生曾经高度评价其艺术水准和为人品格:“风白先生的兰竹,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韵在墨,其雅在笔。有此清、秀、雅,自然是名家笔墨,不同凡响,自足不朽了。”
蒋风白还是一位收藏家,家里的字画颇有规模,犹如一座小型的美术馆。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常常将自己珍藏的虚谷、任伯年等明清书画名家的整套原作拿到学校课堂,让学生们临摹。“哪怕是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仍是很难得的。”
茹峰《独坐云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