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董春恺老师、李雨桐老师、任晓曈老师分别就学生发展“四自”模式、优势智能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资源赋能体系三方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内驱力,进行了专题研究思路汇报,呈现了学校的前期工作基础和铺垫,以及未来的工作想法。
会议最后,各位专家对课题研究思路及后续科研工作的重难点等方面进行了高屋建瓴的精彩点评和细致指导。
陈凯泉教授首先高度肯定本课题的高度与站位,目标高远、理念清晰、路径明确。他认为,创新人才一定是通过激发个体发展自主性的方式造就的,而非单纯依靠各种被动的管理与约束。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激发学生内驱力上应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质与差异,因此学校可以将“5G+智慧教学”进一步与“适应性教学”结合起来,考虑到每个学生当下的起点与最近发展区,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指导。
马勇军院长同样表示本课题关注内驱力与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代表了孙校长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准确把握的教育哲学和高瞻远瞩的理念引领,也是海尔学校高质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能力彰显。马院长认为创新人才培养绝不单单依靠各项竞赛、大学先修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堆叠,只从结果导向入手,往往不能很好激发个体发展的内驱力,这是用拔尖的方式培养创新人才而非用创新的方式培养拔尖人才。为此,学校可以借助此课题,进一步从文化引导、平台支撑、落实路径入手,整合出特色的培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