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全国共确定133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其中山东省有10个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本期刊发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开校门、出国门,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这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摘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始终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坚持敞开校门、走出国门办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重要职能,以“走出去”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通过构建国际产教融合新机制,开展全方位国际校企合作实践,聚力打造“班·墨学院”品牌,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探索职教出海的新范式。
关键词:“班·墨学院”;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
一、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对于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助力企业海外业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的社会、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企业的海外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对于国际化人才、技术、技能的需求急剧增长。但由于大部分产能合作国工业化基础薄弱,本土员工难以支撑企业发展,企业在海外发展中遇到人才瓶颈。职业教育的人才、资源、标准如何更好的服务“走出去”企业发展,是当前研究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线,以“走出去”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搭建“走出去”企业的“服务台”、拓宽校企合作的“空间域”、增强国际合作发展的“动力源”等方式,构建国际产教融合新机制,赋能“走出去”企业发展,聚力打造“接地气、聚人心、惠民生、增友谊”的“班·墨学院”品牌,为构建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贡献职教力量。
二、主要做法
图1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图
(一)结构耦合,搭建“走出去”企业的“服务台”
学校遵循“产业发展到哪里,教育就支撑到哪里”的要求,精准对接“走出去”企业的海外人才需求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在海外的中资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切入点,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联动”“三船”出海,搭建“走出去”企业的“服务台”。
1.嵌入在企业中“同船出海”。学校建设2所海外分校、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建2所“中文工坊”,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以学历教育、员工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赋能“走出去”企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在海外当地建设校区“造船出海”。学校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轮驱动”,技能培养与中文学习“双向提升”,全面融入当地发展,增进当地民生福祉,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万宝矿产有限公司投资180万美元,在缅甸蒙育瓦建立独立校区,学校负责投入教学资源,开设机械工程、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技能培训,服务央企8000余名海外员工。学校与广汽埃安、车拉夫国际教育集团、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共建广汽埃安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导入产业链动态课程体系,联合开发国际化的课程资源和课程标准,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