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为刚果(金)科米卡矿业简易股份有限公司人员开展培训
(三)价值契合,增强国际合作发展的“动力源”
学校坚持将标准化范式、促进人文交流等方式融入国际化发展的规划中,赋能“走出去”企业的内生发展动能,助推企业走稳、走远。
1.推动“理工标准”国际认可。在充分研究产能合作国国情、教育市场限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以规范、专业的角色,为“走出去”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光伏、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成体系的教育标准和教育范式,并带动合作国专业标准向中国标准靠拢。依托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光伏工程技术、无人机、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等高水平专业,开发业内领先、基础良好、产教融合特征显著、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的职业教育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嵌入合作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中国教育、产业、技术和理论研究体系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2.促进职业教育与人文交流融合。加强学生跨国交流互动是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要一环。学校发挥地处孔孟之乡、班墨故里的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墨精神融入技能培训全环节、全过程。举办8届中外青年孔子文化周,连续3年承办6个“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共有72个国家、22万余名青年学生和教师参加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魅力,增进文化理解认同,培养大批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成果成效
(一)全面融入企业海外业务开展
开校门、出国门,与127家国内外校政行企单位开展合作。学校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新华网合作开发“国际在线教育云平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等5个国际教育教学平台,为走出去企业培训员工3万余人次,覆盖当地80余万厂矿社区居民。先后组织教师赴海外校区任教、到海外企业挂职、服务走出去企业开展培训500余人次。与晶科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输送学生赴海外实习、就业1200余人次。实现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资源、师资队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内国际、校企之间“双循环”。
(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学校与泰国春武里技术学院和泰国的中资企业烟台胜地、广东埃安等企业深度合作,创新实施了“1+1+1”“双证双籍”国际订单班培养模式。先后面向海外中资企业员工、海外职业院校长及教师开展安全生产与管理、新能源汽车、光伏工程技术、工业汉语等培训3万余人次。培养、培训的1020名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为企业班组长和业务骨干,员工满意率99.6%,用人单位满意率98.7%。
(三)国际办学水平取得显著提高
重构、开发“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19门课程标准,被泰国、缅甸等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企业认证采用。开发坦桑尼亚新能源汽车技术员NTA5(5级)、埃塞俄比亚车辆性能检验技术员/工程师Ⅱ级、飞机发动机维护技术员/工程师Ⅳ级职业标准,纳入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应急救援消防无人机教学装备等3项职业教育教学装备,被泰国、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院校和企业采纳应用。编写9个专业领域《工业汉语》教材18本,其中有3本工业汉语教材获评山东省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入围“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开发3个国家级国际中文教育网络资源课程,建设精品资源课程7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