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牵头职业院校“组团出海”。2021年以来,山东省教育厅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开展深入合作,联合实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班·墨学院建设。学校作为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单位,携手山东47所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建设了12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班·墨学院、57个“中文+职业技能”办学点,建立海外“班·墨学院”规范和标准体系,塑造接地气、聚人心的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品牌。
图2 “班·墨学院”标识揭牌
(二)功能融合,拓宽校企合作的“空间域”
学校不断强化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持续优化国际化资源、人才、服务优势,在数字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社会服务研究与实践等实践项目上下足功夫,拓宽校企合作的“空间域”。
1.开发职教出海数字资源。学校坚持以数字化教学资源赋能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组建“专业+语言+企业”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系统分析“走出去”企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操作设备、生产线技术标准等,梳理对应的“中文+职业技能”学习领域及能力指标点。2019年,学校率先开发9个专业领域18本《工业汉语》教材,同步建设了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践、数字化学习评价、数字化协同育人。目前,已建设“工业汉语—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等7门精品资源课程,“中文+跨境电子商务”等3项国家级教学资源项目,构建起“纸质教材+电子课件+数字教材+微课”全链路的数字资源新生态。校企联合研发“国际在线教育智慧云平台”,以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大学”出海,形成“教学管测”四位一体的远程教育新模式。数字资源已在刚果(金)等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课程播放量达到3万人次。
2.建设国际“双师”培养的主阵地。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师资培训,加强“走出去”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国内外教师聘任制度。加大教师国际化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打造数量充足、结构优良、适应教育国际化需求的双语师资队伍。学校先后与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15所院校签订师资培训协议,提高产能合作国本土师资水平。依托泰国春武里技术学院中文工坊,学校组织开展泰国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来自10所泰国职业院校的16名泰国教师来华参加“中文+新能源汽车”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职业教育概况、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技能、企业发展及需求、“中文+职业技能”教学等,累计培训境外校长、教师12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中文工坊本土师资教学的水平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3.拓展社会服务的主渠道。积极面向“走出去”企业,开展海外本土员工、海外本土师资开展高质量的社会技能培训,培养“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一带一路”本地建设者。积极服务中国铝业(几内亚)公司、中色(印尼)达瑞矿业、老挝万象矿业、刚果(金)科米卡矿业简易股份有限公司等“走出去”企业。学校与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特种设备作业的资格认证工作,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缅甸万宝属地员工培训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每周常态化为企业属地员工开展工业汉语、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安全等内容的培训,现已开展三期培训,累计培训企业员工9456人次,参训员工满意度达到100%。联合企业、院校专家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科研力量,依托校企合作海外办学实践,开展国别和相关政策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积极发挥智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