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单合一”提出于2005年9月20日,其时,海尔创业二十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平台主-小微主-创客”的生态型组织提出于第五战略阶段,其时,海尔创业三十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2015年之后的这十年,海尔营收突破4000亿元。
营收加速增长,在表征上是规模效应、全球化策略和品牌战略的成功,而其内在的驱动力,则是二十多年来,生产关系改变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
很难想象,没有组织的生态化,会有生态战略的成功。那些发生在器、物、数据和空间的创新,本质上仍然是人在变革中的主动性发挥,以及企业在组织能力上的赋能和解放。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革命对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模式构成更加深刻的破坏,海尔对人的重视以及据此而进行的组织革新,将越来越具有现实的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海尔的经验适用于几乎所有面临挑战的企业组织。
管理学,再度王者归来。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23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排在第一,而且是第15次蝉联。如果不出意外,加上今年,是第16次了。
在家电单品上,海尔冰箱、洗衣机、冷柜、酒柜都是全球第一。目前,海尔智家的营业收入中,超过一半来自海外市场,在外销的中国家电品牌里,10台中有6台是海尔品牌。
比上面数据更重要的,海尔完成了接力棒的顺利交接。2021年11月,执掌海尔37年的创始人张瑞敏退休,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尔,在海尔工作三十三年的周云杰接过了帅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大体量的一个企业,这么重要的一次交接,竟然是如平滑,毫无波澜,甚至内部的员工,政府部门,合作伙伴都没感觉到海尔换了掌门人,周云杰在加速中顺利接过了接力棒,这是很不容易的,同时也应验了德鲁克所说,一个伟大的企业,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海尔四十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首先是一个中国故事。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家电厂,到如今“谁与争锋”的物联网时代世界引领的生态型企业,成为一个全球化企业、世界级品牌。海尔证明,当今全球最懂制造业的是中国人。
其次,是一个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迭代升级的故事。中国是第一制造大国,同时也是被互联网改造得最彻底的国家,在颠覆中重生,海尔是最生动的缩影。
而最深刻和动人的,是关于人的故事。张瑞敏、周云杰以及十二万国籍不同的海尔人,在一个全新的生态型组织中,真正成为了“物”的主人。
“人是目的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康德和马克思在哲学著作里阐述的原理,在这家四十年的中国企业身上,得到一次实验意义上的诠释。
海尔生日快乐。
它诞生的1984年,西门子137岁,通用电气92岁,日本松下66岁。我很好奇,它们未来的四十年。
(文/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来源:吴晓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