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青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推进产业绿色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态底色。
作为今年青岛市经济工作的十个持续用力之一,“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也已经成为美丽青岛建设最重要的底色,那如何为发展注入绿色呢,离不开的两个字就是创新。
双星集团旗下青岛伊克斯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废旧橡胶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工厂,是全球首个集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再生胶、智能化装备及工业4.0方案“四位一体”示范效应的样板工厂。2023年竣工投产后,这里每年可以无害化、绿色化、高值化处理废旧轮胎3万吨,创新建设的智能化连续热裂解生产线,能够更加安全环保,节约地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
双星智能装备及循环利用产业党委副书记陈晓燕:一条废旧轮胎通过热裂解,可以“变成”大约40%的初级油、30%的环保炭黑、20%的钢丝和10%左右的可燃气,真正做到了对废旧轮胎的“吃干榨净”,实现废旧轮胎处理的“零污染、零残留、零排放和全利用”。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轮胎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双星、赛轮、森麒麟等知名轮胎制造企业及国家级的橡胶和轮胎研究中心,实现了从轮胎技术研发、生产设备制造、规模化生产的逐步壮大。近年来,随着乘用车市场逐步发展和轮胎产量的逐年升高,废旧轮胎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环境生态系教授汝少国:以前的废旧轮胎主要是堆存或者是做焚烧处理,轮胎当中有抗氧化剂,主要是对苯二胺类物质,就是PPDs,可以氧化成醌类物质,比如说像6PPD-Q,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强的毒性物质之一。
为促进轮胎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022年青岛市发布《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以此为契机,青岛伊克斯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打造废旧轮胎全量化循环利用模式,补齐补强青岛轮胎从研发、生产到处置的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模式。
双星伊克斯达控股总经理周平:攻克了全球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领域的17大难题,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连续裂解生产线,解决了易结焦、动密封等多项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实现万吨级智能化裂解装备的全密封、连续化运行。
华盛集团国际营销中心经理李波:废旧轮胎裂解产品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原材料,不仅帮助我们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减碳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
双星率先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创新了“以旧换新”的商业模式,依托遍布全国各地的轮胎经销商、合作门店、运输车队、物流公司、公交公司等,全面开展“以旧换新”业务,大大提高了废旧轮胎的回收能力。
双星伊克斯达控股采购副部长丁文鹏:伊克斯达基于双星轮胎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经验,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还搭建了社会回收网络体系、“星环保”回收互联网平台,打通了废旧轮胎回收“最后1公里”,实现了线上线下的高效融合。
作为青岛市“无废工厂”,伊克斯达实现了废旧轮胎利用的资源化和高值化,成功将废旧轮胎从“黑色污染”变为“绿色宝藏”。工厂投产以来,累计处理废旧轮胎超过69万条,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吨。
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人吕海峰:青岛市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打造“无废工厂”为抓手,在工业领域、建筑垃圾、废旧家电等领域推广建设了一批示范引领项目,切实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升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截至目前,青岛市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已达54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83%,统筹推进的“无废工厂”“无废园区”等12类“无废细胞”累计完成建设864个,60项“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中30项已达目标值,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孙吉海:2025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完成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的指标同时,坚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保、双促进”,推进发展向“新”向“绿”稳进提质。
(来源:蓝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