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排队近两年半、上市委审核通过超一年半,烟台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最终“梦碎”A股创业板IPO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2-20 16:53:42

在IPO排队近两年半、上市委审核通过20个月后,烟台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迈百瑞”)的A股上市“梦碎”。

2月16日晚,深交所网站发布信息称,因迈百瑞和保荐人申请撤回IPO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迈百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记者了解到,迈百瑞原计划发行不超过10110.18万股新股,募集资金16亿元。此次终止创业板IPO后,迈百瑞的下一步动向引人关注。

令投资者感兴趣的还有,迈百瑞的“兄弟公司”荣昌生物(688331.SH)2022年科创板上市曾募资约26亿元,但近三年公司连年亏损,累计亏损近40亿元。

01、创业板排队已近两年半

深交所网站信息显示,迈百瑞IPO申请文件于2022年9月28日被受理,同年10月26日被问询,在经历过两轮审核问询后,创业板上市委于2023年6月16日召开会议审核迈百瑞创业板IPO,最终获得审核通过。

记者注意到,迈百瑞IPO排队未满9个月就过会,可以说进程相当顺利,但从2023年6月至今,迈百瑞IPO一直未能向证监会提交注册,已经给终止审核埋下了伏笔。从申报材料被受理算起,迈百瑞此次冲击IPO耗时近两年半,但结果让人遗憾。

招股说明书显示,迈百瑞成立于2013年6月,2020年11月变更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40440.71万元,公司位于烟台市,王威东、房健民、林健、王荔强、王旭东、邓勇、熊晓滨、温庆凯、杨敏华、魏建良等10人为实际控制人。

据介绍,迈百瑞是一家聚焦于生物药领域的CDMO企业(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企业),专注于为单抗、双抗、多抗、融合蛋白、抗体偶联药物、重组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药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一体化的CDMO服务,可覆盖从早期研发、细胞株开发、生产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质量研究、临床样品生产、国内外IND/BLA申报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环节。

迈百瑞表示,公司是全球少数具备提供抗体偶联药物全链条CDMO服务的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累计覆盖超过140家不同类型的国内外客户,并累计承接超过310个处于不同阶段的CDMO服务项目。2020年至2022年公司CDMO业务收入的复合增长率约51.88%。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报告,迈百瑞2021年在中国生物药CDMO的市场份额约2.3%,在国内抗体类CDMO领域排名前三;此外,该公司目前在国内生物药CDMO企业的生物反应器总规模排名第二。

迈百瑞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属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的的“生物医药相关服务”产业,基于在生物药CDMO领域的专业化能力,能够助力客户有效降低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阶段的成本,推动提高药物的研发及生产效率并缩短药品上市周期。

02、2020年至2022年快速由亏转盈

记者注意到,迈百瑞对公司及其所处的市场成长性信心十足。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报告,2021年全球、中国生物药CDMO市场总量分别已增长至210.77亿美元、159.31亿元,2017年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17.2%、52.7%;未来受创新生物药上市的驱动,全球、中国生物药CDMO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总量将分别增长至462.07亿美元、494.44亿元,预计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7%、32.7%。迈百瑞认为,这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成长空间。

据披露,截至2022年末,迈百瑞累计已承接超过310个处于不同阶段的CDMO服务项目,CDMO业务在手订单金额为7.86亿元;该公司正在执行的CDMO项目中,已有3个项目处于Ⅲ期/关键临床试验阶段、8个项目处于Ⅱ期临床试验(不含关键临床试验)阶段。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迈百瑞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利润也实现了由亏转盈。上述年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746.61万元、38766.53万元、50764.14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9.49万元、5956.14万元、12888.3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023.43万元、14790.47万元、18802.02万元。

按照原本的规划,在IPO成功后,迈百瑞将把募集的16亿元资金投资到两个项目中,其中11.2亿元用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4.8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为了解迈百瑞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及下一步打算,记者2月17日致电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但电话无人接听。

03、“兄弟公司”近三年亏损近40亿

记者注意到,尽管迈百瑞此次A股IPO失败令人遗憾,但迈百瑞的实控人们曾成功推动了荣昌生物的上市,募集了大量资金,只不过仍未改变荣昌生物持续亏损的状况。

据了解,迈百瑞的实控人王威东、房健民、林健、王荔强、王旭东等10人,同时也是荣昌生物的实控人。2022年,荣昌生物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约26.1亿元,分别用于新药产业化、抗肿瘤抗体新药和自免及眼科抗体新药研发及补充营运资金。

在此之前,荣昌生物已于2020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约5.9亿美元,创造了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IPO募资最高纪录。

荣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抗体药物偶联物、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由于新药研发管线持续增加,导致研发投入居高不下,荣昌生物业绩近年来持续亏损。

记者从Wind数据了解到,2018年至2020年,荣昌生物没有产品上市,营业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但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70亿元、4.30亿元、7.84亿元;2021年,也就是其在科创板上市前一年,荣昌生物新品上市带来企业短暂扭亏,实现营业收入14.26亿元、归母净利润2.76亿元。

但从2022年至今,荣昌生物又陷入亏损泥潭,且亏损数额巨大。2022年和2023年,荣昌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7.72亿元、10.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9亿元、-15.11亿元;业绩预告显示,荣昌生物2024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70亿元。

在荣昌生物募集了大量资金却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同一批实控人再推一家“生物医药相关服务”企业IPO,确实容易引发投资者的关注和疑问。

(来源:山东财经报道)

  责任编辑:康裕新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