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美林的书法作品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部分韩美林的忠实粉丝对部分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出质疑,认为他们仅因发现作品中的错别字而未能深入理解韩美林的艺术精髓。对此现象,有观点指出,尽管艺术鉴赏确实需要专业知识,但普通观众也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在中国传统书法中,笔墨臃肿、缺乏筋骨的作品常被形象地称为“墨猪”。韩美林的书法作品被一些观众形容为如同墨团,与“墨猪”之喻不谋而合。古人有诗云:“墨猪满纸自称雄,鬼画符中气若虹。”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墨猪之作虽自称雄浑,实则如鬼画符般缺乏传统风骨和内在神采。
在书法艺术中,形质与神采是衡量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且神采尤为重要。然而,韩美林的部分书法作品在形质上也备受争议。其书法结构被指松松垮垮,臃肿虚胖,缺乏提案顿挫之感,仿佛是用刷子刷墙一般。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人所言的“锥画沙”与今人所说的“把墙刷”之间的鲜明对比。同时,古人有“永字八法”以指导书法结构,而韩美林的部分书法作品则被称为“永字八坨”。
韩美林的妻子周建萍曾高度评价其丈夫为几百年难遇的天才艺术家。然而,有观点认为,能将中国传统书法写成“墨猪”之作的艺术家,同样堪称几百年一遇。
(来源:藉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