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李想集锦】(382)| 张玉卓文章中“全球配置资源”释放什么信号?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1-03 16:12:52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署名文章,指明了“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力方向,提出一些新提法。其中,全球配置资源内容作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内容,为前述所有改革措施指明了最终的落脚点,是“世界一流企业”体系的最新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讲了多年,过去多讲对标问题,现在已经进入使用也就是发挥作用问题。前提是已经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还有一个问题,世界一流企业不是担虚名,要干实事。

1~1.jpg

1从“做大做强”向“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转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布的建议稿,第18条是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这个部分是专门讲改革的。张玉卓《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署名文章,就是对这一段的任务解读。这一段最后收尾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据媒体此前报道,《张玉卓:重点从三方面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围绕“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从三方面入手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一是要培育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三是要形成世界一流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第三条,是一个新的目标与要求。

这一条包括支持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市场,实现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全球化配置,构建面向全球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积极稳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我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等加快“走出去”。

中央企业从着力修炼内功、打造“自身一流”,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是一个关键且重要的进展。这标志着央企从“做大做强”向“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的深度转变,其背后是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功能。

2.jpg

2资源配置的战略意义与功能实现

中央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系统性重塑。它已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特别是在能源资源领域,央企的全球布局是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例如,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致力于构建安全、高效、共赢的国际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中国盐湖集团则通过整合与技术攻关,夯实了钾、锂等关键战略资源的供应基础。

引领产业升级与输出中国标准。通过整合全球顶尖资源,央企在重大工程中实现了从“中国建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例如,中国铁建在匈塞铁路项目中成功实现中国铁路标准与欧盟标准的对接,这对于中国技术、标准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践行可持续发展与互利共赢。央企在海外更加注重绿色投资和履行社会责任。在新能源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推动了全球能源转型;同时,它们积极雇佣本地员工,为东道国创造税收和就业,做到了“走出去”也“融进去”。

中央企业从“自身一流”迈向“全球配置”,是其进化历程中质的飞跃。它们正通过从国家的“世界一流企业”,稳步迈向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打造品牌、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制定规则的“全球企业”。

3~1.jpg

3全球资源配置的任务与重点

中央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并非单一节点的“重大突破”,而是一个系统性、多维度的演进和提升。它体现在从供应链整合到创新链、资本链的全链条优化。

强化全球市场深耕。在整合国内资源的基础上,需进一步熟悉并适应国际规则,提升海外本土化运营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真正实现从“出海”到“融海”。

全球网络构建。业务遍布全球超18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近8万亿元。海外新能源投资覆盖47国,一年内新增8国。中国铁建在150余国开展业务;中广核、国家电投等企业在巴西、中亚等国投资大型新能源项目。

创新资源整合。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1万亿元,拥有大量国家级研发平台与科技人才。通过创新联合体汇聚全球创新要素。譬如中国铁建在卢塞尔体育场项目中统筹全球20余国工程师协同攻坚。

供应链协同与效率。打造精益化、协同化、智慧化的现代供应链。譬如国家电网建成央企规模最大、链条最长的集团级供应链平台。中国移动开发“供应链管理驾驶舱”,实现全流程管理“一屏统览”。

运营模式升级。从单一工程承包(EPC)向直接投资、运营管理等高附加值模式转型,追求长期收益与深度参与。中国铁建在海外推行“置业、创业、立业、兴业”的深度本土化理念;央企海外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系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提升综合资源回报。资源配置不仅要算好经济账,也要兼顾社会责任、国家安全等战略目标,这要求央企具备更高水平的战略管理和综合价值评估能力。

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到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再到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制定规则的“全球企业”,这是中国国有企业成长、成熟、成功的标志。

4~1.jpg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378)丨解读李希在山东关于纪检监察建设年讲话精神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责任编辑:王浩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