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博士眼镜陷多重困局:增收不增利、投诉缠身、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1-26 15:26:10

一边是“定制品不退”“隐性收费”等数百条消费投诉缠身,售后壁垒让不少消费者的维权路步履维艰;一边是借助AI眼镜概念催生股价走高,财报却暴露研发投入逐年走低、研发团队仅7人的研发底色。

作为成立28年、上市八年的老牌眼镜零售商,博士眼镜正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增长困境。

从隐性收费到售后壁垒

“在我明确表示不需要会员权益后,店员仍将99元会员费偷偷计入总费用。”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她在博士眼镜门店配镜时遭遇了隐性收费。当她索要发票时,才发现款项被分为两笔:眼镜费用498元和未被告知的会员费99元。类似遭遇并非个例,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反映“被忽悠开通会员却未享折扣”“会员权益与宣传严重不符”。

除了隐性收费问题,博士眼镜的验光服务质量和售后政策更是投诉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博士眼镜的投诉量已累计达到400余条,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也显示,近一年来,博士眼镜累计投诉量已达200余起。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消费者的真实困境。

例如,今年10月,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的博士眼镜店购买了价值731.61元的镜片,孩子佩戴后出现“更看不清,视物眼胀又吃力”的症状。消费者在七天内要求退款退货,却遭到商家强硬拒绝。

同样在今年11月,一位消费者为儿子购买了博士眼镜,孩子佩戴后出现头昏、眼胀症状。该消费者要求七天无理由退货,但博士眼镜店长回应称,七天无理由退货只针对线上网络购物,线下门店不适用。

记者实地走访博士眼镜门店时,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线下门店的镜片在制作完成后不支持退换货,若感觉不合适,只能将镜片报废,再重新定制,而新制作费用需要顾客重新支付。

1.jpg

记者又拨打了博士眼镜官方客服电话,其官方工作人员也确认,博士眼镜线下门店暂无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如若产品质量有问题,仅支持60天内免费更换。

山东谦炜律师事务所周坤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定制类商品一般作为非标准类商品,商家是有权表明不予退换货的,但依然需注意区分不同情形,在以下情况下消费者仍可主张退换货: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可退换货的情形;眼镜的关键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无法实现使用功能;加工成品与消费者提供的数据完全不符,因商家责任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

周坤律师还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定制商品后若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第一时间联系商家,如实描述感受,并可要求复查验光数据或镜片参数等。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留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症状或治疗记录,以及商品鉴定或检验凭证等相关证据。如确认存在质量问题或属商家责任,消费者可主张更换、补偿或退款。若协商未果,可向12315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作为成立于1997年,并于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博士眼镜近期交出的财报呈现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态势。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本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94亿元,同比上升25.39%;而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同比上升2.24%。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观察,公司整体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2020年的67.59%下降至2024年的61.71%,五年间下滑5.88个百分点。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3.76%,同比下降4.79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2.20%,同比下降7.23个百分点。

2.jpg

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持续高企。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5亿元,同比增长5.18%;根据最新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销售费用为3.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8.56%。

在渠道结构方面,博士眼镜仍以线下门店为主,占总收入的83.21%,线上渠道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2%,虽然增长迅速,但总体占比仍只有16.79%。业务结构上,光学眼镜及验配服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25年上半年贡献了4.51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65.73%。

面对增长压力,博士眼镜提出了激进的扩张计划,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3.75亿元,用于连锁门店建设及升级改造等项目。然而,市场分析人士担忧,在现有门店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新增门店可能面临选址难题与盈利不确定性。

智能眼镜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在传统业务面临挑战的同时,博士眼镜在新兴业务领域的布局显得力不从心。智能眼镜作为眼镜行业的新增长点,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然而博士眼镜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却显得格外谨慎。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博士眼镜研发费用始终为零,这意味着在这三年时间里,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几乎没有投入任何资金。

自2023年起,博士眼镜加速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公司先后与雷鸟创新、星纪魅族、李未可等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并于2024年上半年与雷鸟创新合资成立科技公司,计划推出拍摄眼镜和AI音频眼镜等产品。

3.jpg

然而,从整体上看,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仍然较低。2023年,研发费用仅466.94万元,占总营收的0.40%;2024年研发费用为307.98万元,仅占总营收的0.25%,同比减少34.04%。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其研发投入为150.37万元,仅占总营收的0.14%。

更令人担忧的是研发团队规模的变化:2024年公司全部的研发人员只有7人,而2023年还有15人,下降比例超过53%。

目前,公司智能眼镜业务实质仅为镜片验配服务,智能眼镜镜片验配服务的营业收入规模和占比极小,且研发费用常年低于营收的0.4%,远未形成技术护城河,难以支撑因智能眼镜概念炒作带来的估值泡沫。

在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市场热点的背景下,研发投入的不足可能会限制公司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开发和创新,从而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记者/赵冲 来源:大众新闻·风口财经)

  责任编辑:姜治程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