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强省会、强龙头“强强联手”,济南、青岛联动迎来更多机遇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3-01-08 19:11:23

作为山东的“双子星”,济南、青岛将迎来更密切的合作。

同为万亿级城市,济南青岛两城的经济总量之和约占全省的百分之三十,是山东省的两个重要增长极。为了更好发挥两地的引领作用,山东省部署了一条双城协作之路。

近期发布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济南“强省会”青岛“强龙头”的定位,更提出“促进济南、青岛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协同带动淄博、烟台、潍坊相向发展,打造山东半岛高质量发展轴带”,两城之间深化合作与交流、连点成线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今的发展格局之下,单打独斗并非城市发展的理想选择,加强同周边经济强市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资源进一步实现合理配置,从而收获1+1>2的结果。

对山东省而言,济南和青岛实现联动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两极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周边城市起势,济青“廊道”上和两个城市圈中的地区都有机会承载两城的合作成果,从而实现自身发展。

对青岛市而言,济青联动会让青岛收获一位拥有丰富产业资源、高等教育资源的合作伙伴,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青岛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强强联手,济南和青岛将碰撞出新的火花。

1、顶层设计,差异+协同

同在一个省内的两个经济强市,想要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就需要有顶层设计在更高层面进行调度。

为保障两座城市的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良性竞争的轨道,山东省注重给予济青不同的定位,引导差异化发展。

在此前,山东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就是一种体现。

本次《计划》里,不仅分别给予济南“强省会”青岛“强龙头”的定位,还进一步做出细分规划——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一个在国内尤其是黄河流域掌握更多话语权,另一个不断加深开放水平,在全球扩大影响力。

差异化发展并非是山东省布局济青的唯一解,比起“井水不犯河水”,协调联动、合作共赢所带来的收益无疑更高。在《计划》印发之前,山东省就已经多次谋划,促进济青联动。

2021年4月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力的高质量增长极

2022年1月6日发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第一节就提出强化济青双城联动

2022年5月,山东省党代会报告中,更是多次点到济青之间的合作——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促进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济青科创制造廊带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构建济青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一系列重磅政策、重大场合中反复强调,不难看出山东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决心。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互补优势,协同唱好“双城记”,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协同提供可参考的样板。

2、优势互补,产业携手并进

城市间合作的基础在于产业,经济上的交互将带来更加紧密的联结,也带来更高的效益。

盘点两地的产业发展方向,能够看出济南和青岛的重点产业有所重叠,也有一定差异性,这就形成了合作的基础

济南提出建设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青岛则锚定24条产业链进行发力,其中包括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这7条优势产业链。

聚焦到具体产业上,两城同样具有合作空间。以本次计划中点名济南青岛重点培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的分析显示,济南重点围绕以高端重卡、智能叉车等特种新能源车布局,而青岛则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乘用车整车项目,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突破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

两地完全可以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智能网联、氢燃料电池等重点环节通力协作,以最小的成本补齐产业链发展的链条

在过去,青岛和济南已经在产业上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第四届人工智能“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举办、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府与卡奥斯COSMOPlat战略签约等合作成果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也进一步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了解。

面向未来,《计划》更规划了培育济青科创智造廊带、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济南、青岛未来产业先导区产业合作项目。两地将迎来一轮新的合作,触及更加广阔的产业资源。

3、打通通道,串联更多可能

产业上的差异化发展为联动打下了基础,后续要做的就是在其他方面拉近两地的距离,实现更密切的联动、更深入的合作。

其中一个需要重点打通的领域就是交通。

过去,青岛和济南之间只有济青北线、济青南线两条高速公路,乘坐济青高铁从青岛北站前往济南最快也要2小时18分。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效率的追求也在持续走高。

要引导两地的人才、资金加速流通,就需要更低的时间成本和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对此,山东省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设,创造出更有利的合作条件。

随着胶济铁路至济青高铁联络线在11月16日正式运营,济南至青岛北站的最快用时成功缩短至1小时45分,节省了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有效减少来往两地的交通成本。

公路运输方面,目前,济青中线正在加快修建,潍青段已经通车。这条道路将舒缓南、北两条线的交通压力,更与京沪高速联网,与滨莱高速、长深高速等通道相接,实现更多地区的串联。

更多的出行方案、更小的通勤成本,交通网的织密为济青联动做好了物理上的保障,更是串起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让“三圈”之间的互通更加顺畅。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曾认为,依托交通动脉,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毗邻的交界城市会自动融合发展。在“建圈”之后实现“出圈”,打破区域圈层的限制,城市圈的紧密联系又将反过来成为纽带促进双城合作,进一步推动全省发展能级提升。

济青“双子星”实现交汇,展开更大发展空间。(来源:回澜听涛)

  责任编辑:刘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